深圳出入境人员增加,需预防登革热、疟疾、猴痘等传染病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3-12 21:26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深圳市出入境人员将大幅增加,登革热、疟疾、猴痘等重点传染病输入风险也随之升高。为进一步做好重点输入传染病防控工作,守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生命健康,近日,全市“早发现、防输入”预防重点输入传染病现场宣传活动暨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深圳市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省、市、区疾控中心领导专家、龙华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龙华街道办副书记和辖区六个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活动。

WechatIMG2189.jpeg

加强全社会防控传染病意识

本次活动以“早发现、防输入”为主题,旨在以“预防重点输入传染病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传染病防控宣传及活动,大力科普预防输入性传染病知识,加强全社会防控传染病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

活动中省、市、区疾控专家联合开展了传染病知识科普宣讲,重点就登革热、疟疾、猴痘等重点输入传染病特点、防控方法、消杀技术宣教等问题作了详细宣讲,并通过健康节目、宣传展板、现场参观、有奖问答等方式向群众科普传染病防控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引导市民积极参与预防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主动清洁身边环境,清理积水,翻盆倒罐,清除垃圾杂物,有效消灭蚊、蝇、鼠、蟑的孳生环境。

省疾控中心疟疾所林荣幸主任强调,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阶段,国际、国内间商贸往来逐步恢复正常,疟疾等传染病将很大可能输入国内,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市民群众要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做好防护措施,共同建立起抵御输入性传染病的坚实屏障。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振表示,此次宣传活动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对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的了解,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防控知识、防控技能传授给广大群众,夯实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群众基础。下一步,全市疾控系统将凝心聚力继续做好防传染病输入工作,依托基层党组织引导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宣传预防工作中,共同筑牢输入性疫情防控安全线。

龙华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谭钢锋介绍,广大人民群众既是防控传染病的主体,也是防控传染病的最强大力量,通过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持续筑牢抵御传染病的防护网,做到关口前移、多病共防、联防联控,坚持“四早”防控措施,为全面打造“城市中轴健康福地”“数字龙华、都市核心”贡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专家提醒:商贸、旅游人员出入境流动日趋频繁,登革热等输入性传染病容易发生,市民如有出现发热、头痛、骨骼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做好防蚊灭蚊等工作。

深圳市疾控:3月要重点防这6种病

WechatIMG2190.jpeg

01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防病要点

① 已经感染和尚未感染新冠病毒人员,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② 处于恢复期的人员,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注意保暖。减少长途旅行,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③ 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人员,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确诊感染者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④ 赴境外旅行人员,提前查询目的地的防控管理政策和措施,做好相关准备。

⑤ 旅行结束后,返回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02 毒蘑菇中毒

蘑菇喜欢潮湿的天气,常在雨后大量出现,因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风险较高。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防病要点

① 不采摘野生蘑菇;

② 不购买野生蘑菇;

③ 不食用野生蘑菇。

0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肠炎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

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

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防病要点

①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②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③ 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一旦出现感染症状,要及时脱离岗位,不要带病上岗。

④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04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

多数病例为轻症,少数为重症,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基础病患者。

防病要点

① 打疫苗

建议6月龄及以上有意愿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症者预约接种流感疫苗。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人群,

医务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监所等场所工作人员。

预约指南

1. 戳深圳疾控菜单栏【打疫苗】👉儿童点【儿童预约】、成人点【成人预约】;

2. 预约接种界面选择流感(根据需要任选其一)

②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早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时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05 登革热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旅行者前往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太平洋岛国以及澳大利亚旅行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潜伏期为3-15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重症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防病要点

① 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

② 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

③ 尽量住宿于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如果住宿的地方没有空调或纱窗,最好使用蚊香或灭蚊气雾剂,并使用蚊帐。

④ 境外来/返深人员,如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将境外旅居史告诉医生。

06 猴痘

猴痘是一种动物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是猴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的正痘毒属,与天花病毒是“近亲”。

猴痘主要是通过粘膜、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途径为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人与人直接接触、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

猴痘的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但程度较轻。初期为类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烧、头疼、寒战、心跳加速、淋巴结肿大及身体酸痛等。后期最典型的症状是2~3天后,皮肤大范围起红疹。

防病要点

①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主要是南部非洲的灵长类、啮齿动物、有袋类)。

② 避免食用野味,尤其是在国外工作、生活时。

③ 避免接触任何被猴痘病人或动物污染的物品。

④ 将受感染的病人与其他可能有感染风险的人进行隔离。

⑤ 与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接触后,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

⑥ 护理猴痘病人时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⑦ 如从猴痘流行地区返回的,应做好自我监测,一旦出现发烧、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和报告。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编辑:李榕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