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腔调”民调栏目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青春腔调”民调专栏,倾听青年的声音,呈现青年的态度,连接青年的需求,描摹青年的梦想。无论热点事件抑或湾区建设,年轻的你,请发声!
网盘下载文件、修图、听歌、看书、看视频……如今网络平台推出付费会员服务越来越普遍。平台服务收费本来无可厚非,但多数平台只提供包月、包年等固定时限的付费方式,引来不少网民吐槽:明明线下购买商品、服务基本都可以按单件、单次购买,线上服务怎么就只能“打包付费”呢?
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如何看待这种“打包付费”的会员模式?他们理想中的会员收费模式是怎样的?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3月9日-14日面向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群体发起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半受访者遭遇过只需使用单次或数天会员服务,却不得不购买月度或更长周期会员服务的情况;近六成受访者希望网络平台推出细分会员服务;按实际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付费呼声较高。
九成半受访者买过网络会员
本次调查中,95.05%的受访者表示在网络平台上购买过会员服务,仅4.95%表示没有购买过。其中,购买视频播放类、音乐电台类会员的受访者占比显著较高。不少受访者在填答问卷时表示,如今国内几乎所有流媒体平台都需要购买会员才能获得较好的视听体验,没有会员“寸步难行”。
按月购买是当前主流
问及受访者通常会购买多长周期的网络会员服务,62.43%表示按月购买,占比最高;32.95%表示按年购买。同时,30.64%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连续包月,10.98%表示会选择连续包年或直接购买终身会员。
有受访者表示,选择按月购买能减轻一次性付费压力,也能较及时地停购自己不需要的会员服务,相对较灵活。也有受访者称,虽然自己使用会员服务的频率不高,但仍会维持续费,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受访者坦言,一般来说包年会员的价格会低于按月购买,自己经常在平台“诱惑”下购买包年会员。
工作学习需要是购买会员主因
在网络平台上购买过会员服务的受访者中,47.40%表示因工作学习需要而付费,占比最高;其次有42.20%表示购买会员服务可节约个人时间;39.88%表示希望解锁更多功能;37.57%表示支持知识付费。
调查过程中,有受访者表示,因工作需要,经常会用到文字识别、文件格式转换等服务,购买平台会员可直接使用相关功能,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受访者表示,虽然知道平台只是整合网上免费内容再打包转卖,但确实节约了自己搜索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值得付费。
至于未在网络平台上购买过会员服务的受访者,均表示免费服务已可满足自身需求,同时各有33.33%因会员收费过高、自身使用频率低而拒绝付费。
六成半受访者曾被“打包会员”所困
受访者吴先生向南都研究员反映,自己因为工作需要,要通过网盘在不同电脑上同步文件,但需求频率较低,通常每月一次。由于网盘提供的免费下载速度有限,吴先生曾购买过其会员服务,但该网盘仅提供包月、包季、包年的会员付费方式。尽管吴先生并不需要包月,可平台根本没有单次付费的选项,于是他只能无奈选择了包月服务。“虽然买的是包月会员,但其实整个月只用一次会员功能,相当于30元买了个单次服务。”
李先生也向南都研究员表示,他曾使用过某网站的一项设计服务。在选择付费方式时,发现该平台若只购买单一会员服务,必须一次性购买5年时长,“相当于设置了最低消费,哪怕只用一次也要买满5年。”虽然李先生也不确定未来5年是否还有同类需求,但他权衡过后还是买了5年的单一服务会员。
某设计网站上,若消费者只购买单一会员服务,必须一次性购买5年时长。
调查结果显示,与吴先生和李先生有相同处境的受访者不在少数。65.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遇到过只需使用单次或数天会员服务,平台却只提供月度或更长周期会员服务的情况。
近六成受访者借用账号解决短期需求
遇到上述情况时,受访者通常会如何解决?调查结果显示,58.82%的受访者会先借用他人会员账号解决短期需求;50.42%的受访者会另寻其他免费或低价平台服务;40.34%的受访者会选择购买长期会员;也有32.77%的受访者会放弃使用该服务。
有受访者坦言,自己会和有同类需求的朋友组建群聊,搭伙购买一个公用的会员账号,节省开支:“我们不是高频用户,全都买会员很不划算,有一个公用账号就可以了。”也有受访者指出,国外不少网络平台可提供家庭会员等优惠,支付一次费用即可多人同时享受会员服务,但国内甚少看到类似模式。
在国外,一些平台可提供多人共享的家庭会员套餐。
网络平台现有收费方式满意率不足三成
整体而言,只有24.72%的受访者对各类网络平台目前的会员收费方式表示满意,48.35%的受访者表示一般,26.92%表示不满意。多名受访者直言,会员价格偏高、必须按月起售是不满的主要原因。
有受访者向南都研究员举例:过年期间,其想用家里的电视投屏播放贺岁电影与家人一同观看,但打开软件发现使用该功能还需购买会员服务,且必须按月起购,他只好购买了一个月的会员。“其实一共就用了两三个小时,但却收足了一个月的钱。”
受访者按时/按次付费呼声较高
进一步了解发现,59.3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网络平台推出“按日付费”“按功能付费”等细分会员服务。
具体到不同的细分付费方式,66.67%的受访者希望可按实际使用时间付费,65.74%希望可按实际使用次数付费,42.59%希望按单一功能付费,41.67%希望可自行按天购买会员服务。
超七成受访者望视频平台推出细分会员
再问及受访者希望哪些网络平台能推出细分会员服务,视频播放类平台占比最高,达72.22%;其次是音乐电台类平台,占比50.00%;商务办公类平台占比41.67%。
有受访者表示,自己购买某视频平台的会员只是想抢先观看某部剧集,剧集播完,会员就用不上了,因此希望平台能推出按剧集付费的会员服务。“每追一部剧就要买一次会员,看完剧集剩下的会员期又用不上了,有种捆绑销售的感觉。”
最期待细分会员服务定价合理
受访者心目中理想的网络平台细分会员服务是怎样的?76.92%选择定价合理,占比最高;各有65.38%选择配置灵活和规则明晰;56.04%认为应服务规范;47.80%认为应操作简便。
谈及收费规则,受访者吴先生向南都研究员表示,据其了解,其所用的网盘提供单次下载加速服务,但该项服务不提供固定的购买链接,只能在软件弹出的推广页面购买,且不是每次使用都能成功触发推广页面。“运气好的时候就会弹出来,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怂恿你去买包月会员。我到现在也没摸清触发规律,希望平台可以把规则写清楚。”
此外,不少受访者表示,希望网络平台会员服务的付费方式可以增加更多选择,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有受访者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软件,提供适合自身特色的付费方式。比如下载文件可以按实际使用流量计费、播放电影可按观影数量计费,会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方便,较低的单价也能提升付费意愿。
专家意见:
消费者应有自主选择权
平台强制“打包会员”的收费方式是否合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线上服务收费可以理解,而且这种服务不属于资源稀缺或公共服务,不需要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成本和供求关系来制定价格标准,“只要他明码标价,定价也公平合理,又没有通过其它虚假的价格手段来误导或者欺骗消费者,应该来说,这种服务定价就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陈音江也表示,如果这种定价方式要求消费者只要购买其服务,就规定最少要购买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服务,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定价机制就不太合理了,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一次、一个月或者一年的服务,商家应该把这个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自主选择。如果确实有用户只有单次需求的,商家就应该设置一两次的单次付费价格,如果完全不可以选择,消费者一买就必须要买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这种定价机制还涉嫌强制消费,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陈音江说。
样本概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3月9日-14日发起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546份有效问卷。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占37.91%,女性占62.09%。从年龄段来看,90后占35.71%,95后占13.74%,00后占50%,05后占0.55%。从经济状况来看,55.49%的受访者每月可支配金额在3000元以下,18.68%为3001-5000元,16.48%为5001-10000元,9.34%在1万元以上。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采写: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麦洁莹 沈红媛 实习生 曹瑾怡
制图:何欣 林泳希
编辑:李伟锋,麦洁莹,沈红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青春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