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简称“食博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将于3月24-26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近年成为“香饽饽”的预制菜,被业界称为下一个“万亿级”新赛道、新风口,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今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广东也正着力打造一批百亿元级的预制菜产业强县、十亿元级的预制菜生产强镇。
为提高本届“食博会”热度和影响力,南方都市报联合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推出“味自‘东’来 保‘莞’有料”系列报道,通过对本土预制菜产业知名品牌、规模企业和领军人物的深入采访,全面推介东莞市食品配料和预制菜行业的区域品牌、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提高东莞食品配料和预制菜产业知名度。
海底椰桃胶金兰花、鹿茸菌炒牛肉、胡椒猪肚鸡汤……一道道充满广东风味的菜品在东莞某企业食堂的窗口陈列。这些令人垂涎的菜品,其实都来自东莞这家知名的预制菜企业——拾福佃。在第七届食博会即将开幕之际,位于东莞厚街的广东拾福佃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拾福佃”)带着自主研发的多款预制菜产品“预”热东莞。目前,预制菜市场一片火热,作为食博会参展企业的拾福佃,是如何用“莞”味预制菜“打”出一片天地的?
“中央厨房”,东莞智造
“中央厨房”,是拾福佃的核心所在。“中央厨房的概念,就是餐饮单位不再需要个人厨房,而是将食品由中央厨房集中制作管理,以此保障食品的质量与生产速度。”
在东莞厚街,拾福佃有着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标准的中央厨房,还有完备的冷、热链物流体系,规模庞大,其中配有多种全自动大型设备。
南都记者了解到,拾福佃整个厂房用水采用美国3M+负离子过滤的全自动净化水系统,还具有全自动包材清洗消毒生产线、全自动叶菜清洗生产线、全自动根茎类菜清洗生产线、全自动米饭生产线、24台自动化搅拌炒锅组成的热调理生产线、大型油炸生产线、全自动计量分装包装生产线、金属检测线等。
从食物原材料到美味菜品,在拾福佃都可以由机器独立自动化地完成。以预制菜汤包为例,目前只有最后一步分装汤包暂时需要工人进行分拣。“我们每天可以生产10万个预制菜汤包,如果产能完全释放,我们就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工、全自动化生产。”拾福佃总经理张绍飞介绍道。
拾福佃生产线一角。
“智能化的车间、标准化的生产,决定了预制菜可以实现大规模推广。预制菜区别于其他菜品的一大特征是,预制菜的安全标准、口味都是经过检验的,吃得安心、省心。”尽管生产得快,但保证饮食安全是拾福佃对菜品的第一要求。“大健康、0添加、口感好”是拾福佃一直以来的理念,他们的“0添加”自信来源于其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工艺。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系统也是拾福佃的一大“招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终端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集成一起统一管理形成一个系统,以东莞智慧联网数据为依托,打造“拾福佃原材料生产基地+拾福佃中央厨房+冷热链配送+(商超+社区+居民户+餐饮门店+团餐客户+等)”的一体化链条。
全自动化、一体化链条是“中央厨房”的核心科技,这项“东莞智造”造就了拾福佃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信预制菜将会在东莞大放异彩”
东莞人的餐桌上其实早已有预制菜的身影,如今也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这一“新玩意”。2022年,拾福佃的主推菜品之一“鹿茸菌炒牛肉”入围了“十大粤味预制菜擂台赛”Z生代最喜欢的十道菜名单,获得了大众一致的肯定与喜欢。
作为走在东莞预制菜市场前列的企业,拾福佃负责人说:“我们一直在预制菜这个行业里探索中,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我们在此发展预制菜产业有足够的区位优势。”他认为,未来东莞饮食市场里,预制菜只会越来越往中心靠。“我们相信,预制菜行业将会在东莞大放异彩。”
在产品研发方面,拾福佃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将会致力于在保留好口味的同时研发更多本地特色风味产品。“这当然需要我们加强工业化,也需要餐饮业的想象力。只有产品不断优化创新,包装更环保便捷,东莞预制菜才能走得越来越远。”
据介绍,拾福佃的客户覆盖全国,广东省内以东莞、深圳、广州为主,省外则以浙江为主。拾福佃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就产品品质而言,目前已经达到出口标准。
拾福佃主推菜品之一:鹿茸菌炒牛肉
从“莞”味预制菜看东莞情怀
打开拾福佃的菜单,我们不难感受到浓浓的广府风味。“粤菜的特点是善于在保持食材新鲜的同时去不断地创新,这和拾福佃的产品理念是相同的。”谈及为何选择打造广府预制菜产品时,拾福佃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打造能体现岭南文化融通善变味道的预制菜产品”。
作为东莞本土企业,拾福佃自然有着浓厚的本土情怀。“从一盅广东靓汤、一碗广式糖水做起,让其他地区了解东莞饮食文化。”拾福佃董事长韩志坚说,“东莞是一片适合发展预制菜的土地,有成熟的餐饮业,做餐饮的氛围很浓。”拾福佃将会凝聚力量投入东莞预制菜的发展当中,为东莞饮食行业赋能。
“我们计划研发出更多东莞本地特色美食,通过工业化生产技术,让东莞人吃到家乡菜、吃到家乡味。”韩志坚说,在未来的规划中,拾福佃仍然还是会将产品中心放在广府预制菜、“莞”味预制菜的打造上,让更多人了解东莞美食,爱上东莞。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秦涵妮
编辑:曾奕静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味自“东”来,保“莞”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