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少一新”,对重点人群金融教育或成当务之急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综合2023-03-16 15:28

3月13日至3月19日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连日来,深圳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共筑诚信消费环境 提振金融消费信心”主题,持续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增强市民朋友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为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市民消费信心提振注入金融力量。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帮助“一老一少一新”等重点人群建立“防护网”,健全保护机制,成为今年深圳的一大亮点。互为佐证的是,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强调,引导保险机构开展“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金融服务提升,帮助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深圳金融构建消费者权益“防护网”  

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形”,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相对较低,更容易遭受非法金融活动侵害。持续强化对重点人群的消费者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聚焦“一老一少一新”,深圳金融机构如何建立金融普及长效机制?具体又有何创新?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各大金融机构“各显神通”。国有大行方面,深圳工行重点关注新市民、农村居民、“一老一小”甚至老年港人等重点群体个性化、多元化金融知识需求。相关人士表示,罗湖口岸全面开关后,越来越多的香港客户尤其老年港人来到网点。工行深圳宝湖支行网点通过“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知多少”主题现场老年港人讲解金融消费者如何保障自身基本权利。

面对老年人和新市民等群体,深圳交行表示,联动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办及老年中心等,制作金融基础课程,组织网点每周常态化进驻街道、社区、企业、专业市场和乡镇地区,以反诈金融课堂及反诈情景剧为主题,通过视频播放、案例展示、有奖问答及现场互动的形式,提升群众金融业务独立办理能力和反诈意识。

建立金融普及长效机制,需从儿童开始。城商行阵营中,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称,特别针对青少年群体,联合深圳市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推出“财赋大玩家”少儿财商课程,以寓教于乐、以玩促教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货币、了解常见的投资方式、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零花钱。

互联网保险平台方面,腾讯微保称,借助科技基因,今年加强特殊消费者群体关注度方面,推动“一老一少一新”等重点群体保险教育的普及。特别深入老人、新市民,帮助他们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不久前,由韶关市政府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牵头统筹的“腾爱兴村帮镇”乡村振兴项目启动,腾讯微保推出“长者意外险”及“儿童关爱综合医疗保险”,用保障化解“一老一少”群体在大病医疗、人身意外等方面的风险的同时,推进了保险教育的普及。

面对规模不断壮大的新市民群体,微保挖掘不同行业新市民群体的职业风险保障需求,打造专属保障产品,推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面向包括新市民在内的人群积极推出普惠性医疗保险。

 

“养老金融”等骗局引发关注

在昨晚的央视315晚会上,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晚会曝光的“免费评书机卖天价药、直播间演戏带货”等现象,主要都是针对老年消费群体。

实际上,金融领域的骗局,同样值得留意。据一些深圳金融从业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近年来,针对老年人养老金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主要涉及办理养老保险诈骗、养老公寓诈骗、免费抽奖诈骗、养生局诈骗、冒充权威机关诈骗等五种骗局最多。

   3月15日,深圳银保监局也发布银行保险消费的多个风险提示,特别为“一老一少一新”保驾护航。记者梳理看到,在典型的电信诈骗中,一些诈骗分子假冒公检法、银保监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等名义,打着“配合案件侦办”“注销贷款”“调整利率”“投资理财内幕消息”“扫码充值刷单返利”等幌子,欺骗消费者将个人财物转入诈骗团伙银行账号,更有甚者会误导消费者申请大额贷款,致使消费者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银保监提醒还远离和抵制非法金融活动。记者了解到,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养老金融”“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等新兴概念混淆视听,承诺高息诱惑,但最后“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卷款跑路”,造成群众利益受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编辑:卢亮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