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 巧融合 广州中小学的劳动课有趣又有料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3-17 08:16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种植红松茸菇、制作艾草薄荷膏、绘制广彩珐琅、冲泡合时宜的中药养生茶……广州市中小学的劳动课如何做到实用有料、生动有趣?当劳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相遇,可以碰撞出什么火花?

3月16日,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暨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越秀区文德路小学举行,该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在活动现场,广州市劳动教育领域的老师齐聚一堂,分享经验,开阔思路。广州市各区的劳动特色代表学校的同学也来到现场,亲手展示劳动技能与技巧,并热情地推广本校的劳动课成果,现场洋溢着生活感、艺术感和科技感。

IMG_8412.jpg

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暨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越秀区文德路小学举行。

基于“以劳育人”的要求
开展特色劳动课程

“以劳育人”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活动设置了21个展区,各个学校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围绕非遗文化、中草药、农耕特色等方面展开劳动课堂特色教学。育才中学以广彩珐琅画制作课程为切入点,让学生从非遗艺术中理解和传承岭南文化。朝天小学围绕艾草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应用课程,让学生掌握种植艾草、使用艾草的技能。在活动现场,朝天小学的学生正在熟练地挑艾草、打艾草、制作艾条。

IMG_8398.jpg

朝天小学的学生在现场制作艾条。

南沙第一中学立足于南沙地处江海之滨的地域特色,把海洋作为劳动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创设海洋文化特色课程。南沙一中学生马斯颖和邵丹林告诉记者,在劳动课上,老师会教授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木工制作结构等知识。他们还基于个人兴趣,将课堂的学习延伸至课外社团活动中,制作出了创意台灯、船只等木工作品。

截屏2023-03-16 17.53.00.png

南沙第一中学学生制作的木工作品。

“在劳动课上,我们首先会采摘艾草和薄荷,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提炼精油,最后加入蜂蜡加热做成艾草薄荷膏,它还具有驱蚊止痒的功效。”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的初一学生李明道和唐诗敏详细地介绍道。据悉,该校与药企共同打造中医药劳动实践基地“杏林百草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制作驱蚊止痒的艾草薄荷膏。

打破学科边界
形成“劳动教育+”的融合培养模式

推动劳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少学校的劳动课结合了信息技术,利用激光切割、3D打印来辅助制作作品。此外,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的吴老师介绍,学校还将剪纸、陶艺等“美育”内容融入劳动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陶艺作品还将作为其他劳动课程所使用的器具。

截屏2023-03-16 18.10.59.png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的老师在现场指导学生制作陶艺。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教育模式,为教学改革注入活力。来自越秀区4所不同学校的老师打破学科边界,以学科融合说课系列展示。来自回民小学的谢鑫老师以《吃汤圆 乐传承》为主题进行三年级说课展示,推动语文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交汇融合。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林婷婷老师开展主题为《自制桂花蜜》的“劳动教育+生物”说课展示,将桂花蜜的制作引进课堂,使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巧妙结合。

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

从室内到室外,从学习到生活,劳动教育寓于方方面面。活动现场设有“劳动生活荟”体验分享活动,现场师生在各个项目场地上跃跃欲试,亲身体验各具特色的劳动活动。“小小农夫丰收季”劳动游戏融合了劳动与体育学科,既让参与者体验到丰收的喜悦,又感受到农夫劳作的不易。在“流浪地球3”游戏中,学生要依据行程安排、天气状况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等,独立完成外出远行的行李箱整理与收纳。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带来了“我是小木工”体验项目。据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通用实践课指导老师杨雪梅介绍,学校的劳动课围绕木工制作展开,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动手制作,也考验学生的数学计算等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运用场景,使劳动教育的成果充分融入生活。“在制作手机支架的时候,学生要考虑产品的高度,要给充电口预留一定位置,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更具实用性。”

IMG_8421.JPG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的学生演示木质手机支架的制作。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高二年级的常同学说,做木工是一件可以修养身心、磨炼耐心的事。“我是一个‘急性子’,曾在劳动课上磨断了两个锯子,”常同学告诉记者,随着在劳动课上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也逐渐领悟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据悉,广州市教育局坚持开门办劳动教育这“一个理念”,聚焦劳力、劳心“两个目标”,采取政府推动、学术驱动、市区联动“三项举措”,找准开设必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师资建设、促进学科融合“四个抓手”,落实普及实践活动、拓展实践场所、创新教育模式、落实教育评价、加大经费投入“五个保障”,积极推动构建跨产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跨平台的广州新时代学校大劳动教育格局。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表示,在劳动教育方面,各区要擦亮“特色学校”品牌、担起“先行先试”责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个区教育局要真正在‘特色’两个字上下功夫、想办法、做工作,要立足于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特点区域,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放大长处,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陈学明说。


图:南都记者 杨晓彤

编辑:杨晓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