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份单人套餐!” 遇到困难可来广州这家面店免费吃爱心面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3-03-19 19:09

当囊中羞涩的你饥肠辘辘,不妨走进这家面店,只要和老板说声“来份单人套餐”,一碗热气腾腾的竹升面就会端到面前。广州越秀区东华东路666号如意竹升面店的门口,长期贴着“免费吃面”告示,在广州遇到困难的人、低收入者、孤独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都能享受免费在该店吃面的福利。开店近2年,面店为困难群众提供近百份爱心面。

面店门口张贴“免费吃面”告示

如意竹升面店是老城区常见的广式传统面店,店面不大,门口右侧玻璃上贴着红色告示纸“免费吃面”:“如果你在广州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小店,告诉服务员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就是,不必客气!以后你有能力了,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另外孤独老人,收入低的,80岁以上的,可以来小店半价或者免费吃面。”

逼仄的店面刚挤下9张小方桌子,顶多容纳20个客人。店面日常由老板常靖茹和弟弟常忠仪打理,常靖茹兼做厨师和店小二,她戴着白帽子和袖套,系着围裙,在铁锅的白蒙蒙的热气中穿梭,一天下来难得有片刻闲暇能坐下小憩,不是煮面,就是招呼客人。沉默寡言的常忠仪在附近居民楼内用大茅竹竿压打竹升面,为面店供应新鲜的食材。

20230316100810850862.png

常靖茹让困难群众免费吃面。

小小的面店,却暖意十足,充满人情味。

出入如意竹升面店的顾客都是与常靖茹相熟的街坊,清一色的粤语,鲜有南腔北调的生面孔。“老板,给我加点面汤!”“再来点肉酱!”常靖茹始终笑容可掬,手脚麻利地端起顾客的碗去后厨“加料”,放到顾客面前时不忘说一句“不够再加”。

遇到常靖茹独自切肉、包云吞,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帮你剁肉。”心急的街坊索性走进厨房,操起菜刀帮她剁肉糜。有老街坊直言不讳地批评,“今天的面碱味太重,汤头咸”,常靖茹也不急不恼,“弟弟今天的面走碱没走透,下次会注意。”

唯一让常靖茹皱眉的是,见到有顾客的云吞面剩了大半碗,她看着很心疼,叹着气,“只吃了几个云吞,白白浪费了一碗面”。

初来广州时

她身无分文忍饥挨饿

来广州30多年的常靖茹,说话热情爽朗,仍然保留家乡湖北口音,粤语中夹杂着普通话。门口的“免费吃面”告示,与她年轻时的坎坷经历分不开。

1996年,来自湖北农村的常靖茹本约好和同学去东莞进厂打工,却在广州火车站被偷了钱包,那时通讯不发达,身无分文的她在火车站附近找不到工作,“我不会讲白话,找洗碗工都不要我”。为了填饱肚子,饥肠辘辘的她终日在快餐店门口蹲守,见有顾客吃剩的饭菜,服务员来不及收拾,她就上前捡来吃。

有时连剩饭也抢不到,常靖茹去附近菜市场徘徊,问快打烊的老板买剩下的烂苹果和碎饼干,“几毛钱卖给我行不行”,老板同意她拿走,让她勉强解决一餐。饥饿感自此刻骨铭心地烙在她记忆里,“满脑子什么都想不到,只想着填饱肚子”,她多希望有好心人可以给她一碗饭或一碗面,“我会把他的恩情记一辈子。”回忆19岁那年挨饿的心酸经历,她眼角闪着泪花。

怀抱着来大都市掘金的梦想,常靖茹在广州扎根30余年,从事过服务员、保洁员、辣椒酱厂厂长、快餐店老板娘等10多个职业,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做吃的”,尽管至今已经开垮2家餐饮店,她仍然没有放弃餐饮创业梦。

一个深夜,在天河立交下灯火通明的大排档门口,见到衣衫褴褛的乞丐排队要饭,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常靖茹暗下决定,将来开一家大排档,将每天打烊后剩下的干净饭菜,免费派给贫困街坊吃。

开店2年提供近百份爱心面

淋过雨的她,总想为别人撑把伞。大排档因资金不足没开起来,2021年夏天,常靖茹利用以前跟老师傅学习的竹升面手艺,在瓦窑街的自家住房开了竹升面店,并张贴出“免费吃面”告示,后因违规住改商店面被撤走。她随后将店面迁至附近东华东路666号,新店门口依然张贴着“免费吃面”告示。

关于新店开张有一段曲折故事,常靖茹筹备新店时,因高昂的铺租和水电费原本打退堂鼓,经常来吃面的食客香港人王先生知道其困难后,被其善心打动,主动伸出援手,出资助其开新店。

“免费吃面”告示贴了2年,已为困难群众提供近百份爱心面,来领爱心面的人中,有拾荒老人、失业的年轻人、单亲的中学生等,面店是爱心驿站,也是抚慰他们心灵的温暖港湾。不必多言,“来份单人套餐”是主顾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

对于“单人套餐”的制作,常靖茹不仅不偷工减料,还会格外用心。一把筋道弹牙的手工竹升面,在沸水里下锅焯10秒,配上高汤,热气腾腾地端到顾客面前,有时会添点高汤里煲的猪骨、鸡肉,淋上酱油,给顾客作为配菜。见顾客没吃饱,她会再添一碗面。

20230316100811150575.png

常靖茹在煮竹升面。

点单人套餐的顾客多是生面孔

来吃“单人套餐”的大多数是衣着朴素、面容疲惫的生面孔,匆匆吃完面道声谢,风尘仆仆消失在人海里。也有几个常客,一名年约50岁的阿叔经常来点单人套餐,衣着马虎的他不爱吃肉,通常一口气吃下两碗面。常靖茹从不问阿叔的经历,“能舍得下面子,是真遇上难事。”

唯一让常靖茹开口问的是名年轻小伙,他手里拿着IPAD,用的是苹果6PLUS手机,连续吃了一周的“单人套餐”,常靖茹忍不住和他攀谈,了解到他没找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常靖茹留下他的电话表示可以帮他找工作,结果小伙几天后高兴地告诉她自己找到新工作了,从此再也没来吃“单人套餐”。

有拖着行李来吃“单人套餐”的男子,吃完面主动到后厨要求帮常靖茹洗碗,被她拒绝后,男子窘迫说等找到工作赚了钱再还面钱,她摆手,“面钱不用还,日后有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传递爱心”。

公园里见到捡垃圾的老年人,常靖茹会主动搭讪,得知他们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她会主动告诉其面店地址,让他们有空来吃爱心面。

街坊:老板用爱心面传递友善

对于常靖茹的爱心面店,她收获了赞叹声,也不免冷嘲热讽,“天上会掉馅饼吗”“哪有免费的午餐”,有人认为此举是打广告,有炒作嫌疑。连弟弟常忠仪也不理解,与其被人质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常靖茹不急于解释,自己是很简单的人,开面店的初衷,是希望让更多人吃到渐渐失传的手工竹升面,在能力范围内,“尽自己一点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她的眼里闪着光,眼神坚定,爱心面的成本对其而言微不足道。

来吃面的顾客张先生称,老城区多是本地街坊,来吃爱心面的人并不算多,但老板提供爱心面的举措让人暖心,“老板通过爱心面传递友善,社会需要友善”,平时老板为人豪爽大方,顾客要求“加个青菜”“加点汤”,试吃点菜,她从不拒绝。

出资帮常靖茹开面店的王先生表示,他本身对饮食行业感兴趣,见到常靖茹用心做竹升面,一副热心肠,特别是见到那张让困难群众免费吃面的告示,更是让他坚持“善有善报,希望能帮帮她!”

“免费吃面”告示已经贴了近2年,纸张发皱,经常会被开启的玻璃门挡住,常靖茹张罗着想要重新做更大、更醒目的告示,“让来来往往的客人都能看到!”


采写:南都记者 杨婷

编辑:李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