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
睡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睡眠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对当代人而言,睡眠确实成了一个问题。许多人被失眠、睡眠不足等问题困扰,也使得“睡眠经济”兴起。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000余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
我国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
早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而在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群体中,睡眠障碍问题尤为明显。
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国民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仍有16.79%的人群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此外,仅有22.60%的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非常好”,其他均为“尚可”或“非常差”,睡眠质量自评呈下降趋势。
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3月19日发布的《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青少年儿童与老年人群体的睡眠障碍较为严重,其中32.2%的小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59.4%的中学生睡眠不足7小时;老年人群体里睡眠障碍患病率达46%,65岁以上人群失眠罹患率约40%。
3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罕见的梦》公益画展。新华社发
睡眠问题需要“身心同治”
睡眠如果真的成了一个问题,有药可医吗?
睡眠和精神、情绪问题密切相关,因此睡眠问题的治疗往往需要“身心同治”。“大部分焦虑、抑郁患者都有睡眠障碍,单纯使用睡眠药物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需要配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胡大一表示,治疗睡眠问题需要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向社会、生物、精神、心理综合治疗。
按时上床、按时起床、规律作息也是健康睡眠的重要保障。专家建议,睡前如出现焦虑、辗转反侧的情况,可以进行放松训练,通过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呼吸或身体变化,经过有规律的训练使身体放松,从而改善睡眠。
面对失眠问题,服用褪黑素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褪黑素有副作用,可能会导致第二天昏昏沉沉,长期吃对血压也可能产生影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韩芳教授提醒,要科学慎重服用褪黑素,不能当做药品使用。
3月17日,在全民睡眠公益系列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为前来咨询的市民义诊。新华社发
“健康睡眠”催生市场新业态
有研究表明,睡眠问题还会增加心脏病、呼吸问题、高血压、肥胖及慢性疼痛等系列疾病的发病风险。解决睡眠问题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这也使得“睡眠经济”逐渐成为市场新业态,企业纷纷布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000余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助眠、失眠、睡眠”,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其中,约68%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的睡眠经济相关企业最多,数量超900家;其次是北京市,数量近300家。
从企业发展趋势来看(全部企业状态),近5年来,每年均有超400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注册成立。其中,2018年注册量一度达到峰值,有近600家企业成立。此外,近5年我国睡眠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其中2021、2022年每年新增睡眠相关专利申请均超2000件。
在睡眠经济巨大的产业增长背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参与到细分领域。药物保健类辅助产品、硬件家居、助眠APP等种种业态应运而生。但很多人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失眠与养生二者之间徘徊。美好的前景与复杂现实相互映照下,产业的粗犷发展只会留下更多问题。睡眠经济产业急切需要全新的业态来打造新赛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经济参考报等
编辑:张倩寒,胡群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睡眠经济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