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指出,接下来,广州将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减碳增效行动、工业深度减碳行动、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体系建设行动、碳汇能力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行动等。
广州市发改委在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时表示,广州未来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空间已明显收窄,加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程度的加深,未来全市交通运输、城乡建设领域的用能需求和碳排放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确保全市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广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国内城市前列,确保全市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
01/
2025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65%
根据《实施方案》,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广州将推动能源革命,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油品等高碳能源消费,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快黄埔、花都、从化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在南沙、从化等区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鼓励从化、增城等区拓展地热能应用领域。
在工业深度减碳行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州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6%以上;到203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30%以上。
重点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现代高端装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8%和65%;到2030年,分别达到20%以上和70%以上。
此外,广州还将依托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从化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白云燃料电池环卫专用车生产基地等平台,布局一批有特色的电氢融合示范项目,着力构建氢能源全产业链集群,打造南方氢能枢纽。
02/
2025年新能源车占新车销量超50%
鼓励高校加快绿色低碳学科、学院建设
根据《实施意见》,在交通运输方面,广州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以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为重点,推动实现铁水、公水、空铁多式联运“一单制”和“一箱到底”。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示范运营,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到203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实现100%覆盖。
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广州将设立市级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积极指导节能低碳领域相关单位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力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建设;鼓励在穗高校加快绿色低碳相关学科、学院建设,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体系。
03/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推动设立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
在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体系建设行动中,广州计划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战略载体,积极引入国家、省、市及港澳地区优质企业或相关机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探索建立碳市场跨境交易机制。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要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法规规章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产品能耗限额、建筑能耗限额、设备能效等级等指标,推动设立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和绿色低碳发展基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工具,建立碳排放信用监管制度,积极发展绿色对外贸易,研究组建碳达峰碳中和智库,策划常态化举办具有城市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高峰论坛等政策保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广州以年均1.7%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支撑了年均6.0%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19.4%和31.9%,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穗发宣
编辑:王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