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3月3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据南都记者了解,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会议,论坛首日(3月28日)上午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座无虚席。
新闻发布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发布两份重磅报告,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3年度报告——亚洲发展融资:政府社会共行动》(下称报告)。
这份报告谈到,由于发达经济体财政和货币紧缩,2022年上半年亚洲地区的资本流入量明显下降,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融资缺口存在较大差异。为满足债务沉重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融资需求,报告建议除了暂缓债务偿还以外,可以考虑“债务绿色互换”,即承诺绿色发展换取债务减免。
3月28日上午10点,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召开。南都记者 蒋小天 摄
亚洲资本流入量下降,不同地区融资缺口存在差异
“不确定性非常突出。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道。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李保东认为可以用一句话回答: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这也是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
据悉,报告以亚洲为中心,尝试从综合和系统的角度分析发展融资问题。首先全面总结了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和亚洲发展融资面临的挑战,并基于当前的问题和可能的破局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八项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仅增长2.7%。与此同时,由于欧美地区出现三十年以来最快的政策加息,以及在地缘政治冲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制裁,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动荡。
可以看到,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政府为长期发展目标公共支出提供资金的财政能力较弱。此外,亚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缺口正在扩大。从新冠疫情前每年2.5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4.2万亿美元,增幅达到70%。
当谈及亚洲发展融资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时,报告指出,亚洲发展融资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发达经济体财政和货币紧缩,2022年上半年亚洲地区的资本流入量明显下降,净流出40亿美元。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融资缺口存在较大差异,北亚和中亚、东南亚、南亚和西南亚等区域按照当前路径难以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这些地区的问题迫在眉睫。
同时,许多亚洲经济体的财政空间有限,限制了公共部门对发展融资的支持。此外,目前较多亚洲经济体的政策框架不足,难以推动产生可获得银行融资的项目。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发展融资参与者之间未形成合力,碎片化风险在逐步上升。
报告数据显示,亚洲在2016-2030年每年需要15万亿美元的投资以实现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资金规模约占亚洲地区2018年合计 GDP的5%,因此迫切需要拓展发展融资来源,并创新发展融资形式。
高债务发展中经济体融资难?可考虑“债务绿色互换”
面对紧迫的发展危机,报告指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需要规划长期可持续的健康、绿色和数字基础设施,并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以公平地分享技术进步和绿色革命带来的收益,缩小发展鸿沟。
报告认为,多边开发银行、国别发展融资机构和其他发展机构的集体努力将帮助国际社会重新将发展问题摆在中心位置。多边开发银行方面,报告建议通过增加资本金、可持续创收、与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性沟通等方法来保障资本充足;更好地使用新兴市场货币,不断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以调动更多的外部资源等等。
另外,亚洲国别发展融资机构与多边开发银行的密切合作可以增强融资能力,并相互学习借鉴项目准备、实施和审查的最佳实践,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国别发展融资机构之间还可以根据其国家和次区域发展战略,在亚洲大型发展项目上加强合作。
报告还强调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亚洲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商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资金向发展融资领域倾斜。此外,慈善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需要在混合融资中进一步发挥其巨大潜力,非政府组织也可以为发展融资项目提供风险缓解工具,是降低风险的重要合作伙伴。
针对高债务发展中经济体,报告认为需要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以满足债务沉重的发展中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发展融资需求。除了暂缓债务偿还以外,可以探索发展融资机构参与债权转股权的尝试,以帮助减轻这些经济体的债务负担,吸引新的私营部门资金流入,也可以考虑“债务绿色互换”,即承诺绿色发展换取债务减免。
值得一提的是,可持续性已成为亚洲PPP项目的一个重要主题。因此,报告建议开启PPP 项目的新篇章,采用 ESG标准,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增加环境效益并提高项目的可融性。
最后,在全球发展合作问题上,报告认为要降低全球发展合作中的碎片化风险。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七国集团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为填补资金缺口、提振市场信心、对亚洲乃至全球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从而共同解决亚洲和世界发展面临的危机与困难。
采写:南都记者 黄莉玲 发自海南博鳌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遇见博鳌 我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