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研究院建在广州南沙塘头,将打造水产科创高地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03-28 23:35

3月28日,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举行启用仪式,成为广州市首家渔业领域研究院。这所建在塘头的渔业科技创新机构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六涌南沙渔业产业园,包括研究院主楼、宿舍楼及配套300亩实验鱼塘,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三方共建。

据悉,研究院将致力于建成以现代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水产种业创新高地,打造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

活动现场,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与香港城市大学海洋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中山大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签订科研合作框架协议。

微信图片_20230328201811.jpg

首批专家获颁聘书。

 

打造五大渔业创新平台

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以水产种业、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控、养殖环境调控和智慧渔业为主要方向,打造了水产育种与种业、水产种质资源与环境、水产病害防控、水产精准营养和智慧渔业与设施养殖等五大渔业创新平台。

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国家院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专家为核心所组成,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澳门大学等港澳高校专家。

“我们要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秦启伟介绍,研究院要充分利用南沙的区位优势,跟港澳台以及国际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构建渔业全产业链,在打造国际水产渔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坚持产学研结合。

4726x3150_e12b5b58717596b79727006d10c837

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内部。

5880x3919_8322b8d1684ffd5adac7a8ace75cb2

不少科研工作人员正在研究院里开展工作。

据了解,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是海水与淡水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水产育种条件得天独厚,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近11万亩,拥有全省最大面积的连片标准化鱼塘。秦启伟认为,南沙处于咸淡水区域,既可以发展淡水渔业,又可以建造海洋牧场,开展陆海接力研究,克服种苗培育和养殖技术难关。他透露,今年,研究院将招收30名研究生,加上在读研究生,常驻的研究生将达到100名以上。

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重点面向产业一线,把科研触角延伸到田间塘头,解决渔业生产当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借助南沙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研究院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将吸引全球顶尖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建设国际水产科技创新中心

早在2021年3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三方便共同谋划成立了“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研究院于2022年5月正式注册成立。

目前,研究院已完成科研、办公、住宿等场所建设,具备入驻条件,于3月28日正式启用。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小波担任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秦启伟担任院长。

启动仪式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表示,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将在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湾区种业灯塔计划”实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支撑湾区现代渔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刘雅红进一步指出,研究院按照“立足南沙、面向湾区、服务全国”的整体定位,整合资源、创新制度,瞄准我国渔业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攻克产业技术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致力于建成以现代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水产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为推动湾区渔业产业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发展,落实《南沙方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近些年来,南沙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农村部共建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先后与16家科研院所搭建一批重大科研平台,挂牌设立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观赏鱼基地、鲫鱼种质创新产学研基地、广州南药研究院。

南沙区副区长刘小潼表示,研究院的启用将有力推动南沙抢占海洋渔业发展先机,为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此,南沙将以该研究院启用为契机,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推动南沙区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打造产学研结合和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广的新制高点。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齐华伟 刘爱荘 魏彩云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编辑:莫郅骅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