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会面参与传承岭南广府文脉,禅城区做了什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3-03-31 12:33

近年来,禅城区委积极鼓励和引入社会力量通过共建文化设施、合办文化活动、优化文化供给等形式全方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有效的保障了全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了打造“佛山之心”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的一大亮点。

微信图片_20230331120003.jpg

成立禅城区文物局 助力岭南广府文脉“活”化

3月30日上午,佛山市禅城区文物局举行了揭牌仪式。禅城是佛山古镇千年文化积淀的承载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悉,禅城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76处。此次禅城区文物局的成立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禅城区构建岭南文脉轴线,对佛山传承岭南广府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率先出台文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担负起先行先试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重任,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佛山市禅城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工作指引(试行)》。通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采用服务外包、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模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营,充分整合设施、设备、人才、市场等资源,实现管理的专业化,提高公共文化管理的效率,为群众提供多元丰富的文化服务。

微信图片_20230331120011.jpg

禅城先行书店为市民提供“悦读”好场所

作为禅城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的具体实践,禅城区正式发布《禅城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指明了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开放要求,社会力量参与的权益和义务,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复原古建筑,让“新”与“旧”迸发炫目火花

通过多年来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原本湮灭在历史记忆中的水上关帝庙、忠义乡牌坊、琼花会馆等在汾流古渡片区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历史景观再次拔地而起,是禅城区讲好岭南文脉轴线故事的生动实践。作为汾流古渡历史景观打造的又一重要节点——正埠码头场景复原项目动工仪式也在3月30日上午于禅城人民桥西侧、南堤路北侧汾江河堤岸顺利举行。

微信图片_20230331115848.jpg

正埠码头场景复原项目动工仪式

从明清时期至上世纪60年代,正埠码头是佛山古镇北部水路交通运输主要枢纽的重要门户,外地登岸进入佛山境的第一站,也是重要的官方码头和商贸码头。解放后,“正埠”更成为永安路、汾宁路、升平路(豆豉巷)一带的代名词。在佛山人的心目中,正埠,是近代佛山商业贸易最繁华兴旺之处,是历史上佛山古镇经济发展辉煌时期的缩影。正埠码头场景复原项目,由祖庙商会出资捐建,以艺术化的手法展现正埠码头的繁华景象,这也是我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331120621.jpg

汾流古渡又一复建的重点历史景观——忠义乡牌坊也于3月30日上午正式揭牌。忠义乡牌坊建于明代,是佛山最具历史价值的牌坊,具有独特人文内涵。明清时期,“忠义”二字所蕴含的人文意识促使佛山社会和经济得到多元化发展,秉忠蹈义、刚正廉清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商人从业经商“存忠义、去市心”,商业日趋繁荣,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佛山成为了与北京、苏州、汉口齐名的“天下四大聚”之一,而忠义乡牌坊也逐渐成为当时佛山的重要门户标志。

正埠码头、水上关帝庙、忠义乡牌坊、琼花会馆等文化场所复建完成后将串珠成链,辐射盘活禅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岭南广府文化活态传承,为佛山古镇焕发新活力,推动禅城打造高品质的岭南文脉之城注入活力!

 

社会参与,政府牵头 擘画城市格调时尚新蓝图

近年来,禅城区积极整合多方力量,紧紧围绕打造“佛山之心”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的总体目标,重点实施三个100工程持续提升城市格调,让城市富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

微信图片_20230331115958.jpg

一是开展100场文艺进商圈活动。重点开展“城市音悦听”系列活动,推动音乐文化在城市空间的充分流动,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共享。

二是推进建设100家微艺术空间。通过引入艺术家、文艺家、设计师等,将公共空间小型物业变成为艺术家创作作品、展示作品的平台和表达自我的舞台。构建以提升城市格调为目标、文化场所为载体、文化艺术为依托、服务群众为基础的功能齐全、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独具特色的“高品质艺术街区”。

三是开展岭南文创IP100计划。以“岭南文创·IP100”为主题,举行“岭南文创IP设计征集活动”,通过“区域协同、文化引领、IP赋能、政校企联动”,以设计驱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岭南文创企业和个人搭建融合交流平台,实现优秀作品的市场价值,推动岭南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实习生 唐姗颖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实习生 王晨曦

编辑:孙振凌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