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AI公共算力“破圈”,大湾区产业智能化迎新动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3-03-31 15:35

3月28日-3月29日,以“算力赋能,智慧羊城”为主题的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广州举行。

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主任梁添才介绍,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基于昇腾AI国产化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对外提供99P规模的AI算力服务,围绕人工智能产业五大要素:场景、数据、算力、算法、应用,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服务体系,打造五大赋能平台;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融合赋能平台、科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已对接150+企业,赋能广州11条重点产业链,其中45%的企业为“专精特新”,为50多家企业和高校培训了170多名人工智能领域高级人才,逐步构筑起“政产学研用”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体系。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实现群体突破和加快广泛深度应用。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占GDP比重超过40%,继续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智能算力中心将赋能各行各业。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表示,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正如农业时代要投资搞水利,工业时代要搞交通电网,数字时代就需要投资算力,算力是当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华为广东产业发展与生态部总经理阁刚表示,算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经济层面算力推动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中观产业层面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微观企业层面,企业能够在算力的推动下进行创新发展。 

不过,阁刚也提到,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渗透率大概在7%左右,由于算力成本、人才稀缺,导致大量场景希望用但用不起人工智能,而打造算力中心就是希望千行百业能把人工智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人工智能产业是生态型产业,不是把产品竞争力做到极致就够了,要跟大量伙伴去打造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的趋势不断增强,国产化AI算力也变得愈加充裕、普惠,也让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领域发光发亮。

相关资料显示,在应用方案孵化方面,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完成超80个产品应用解决方案认证,与五舟、安必平、高新兴、云从科技等企业联创实现智能产品多样化。

比如,基于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供的AI基础软硬件平台和算力服务,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在肿瘤筛查和精准诊断领域以及深度服务医院病理科的优势,联合打造有竞争力的病理数据库及算力生态解决方案;云从科技在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基础上,共同开发的云图金融票据智能训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广州知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开发的无人机图像实时AI识别技术已成为无人码头的“眼、手、脑”,为码头的无人化和智能化提供了系统化感知与决策底座。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到,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到2025年将广东打造成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力争形成高端引领、开放共享、自主可控、基础夯实的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编辑:陈培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