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京东集团发布两则公告,拟分拆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于香港联交所主办独立上市。目前,两者分别向港交所递交A1文件。
公告称分拆完成后,京东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产发、京东工业50%以上的股权,两家公司仍为京东子公司。文件显示,截至目前,京东通过全资子公司分别持有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4.96%和77.95%。
阿里巴巴日前刚宣布架构调整有意分拆相关业务独立上市,对于京东等头部互联网平台类似动作市场人士表示看好。分拆公告发布后,3月30日京东美股一度涨逾9%,收报3.22美元,涨幅7.82%。31日涨势延续到港股,早盘京东集团股价一度涨逾8%,最高报176.5港元,近9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超16%。
京东美股走势。
据了解,目前,京东系已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2014年美股上市的京东集团、2020年赴美上市的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以及2021年赴港上市的京东物流。
据了解,京东产发于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是基础设施研发及管理平台,聚焦物流基础设施并布局多元化产业园区。京东产发提供定制化、全面且智能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并将其拓展至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制造、零售等新经济产业。
文件显示,京东产发的收入主要来自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基金管理服务及研发服务。2020年收入为5.82亿元(人民币,下同),2021年增长37.2%至7.98亿,2022年增长190.3%至23.18亿。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年度经营调整盈利分别为28.8亿、22.4亿和31亿。
截至去年12月31日,京东产发已开发、拥有或管理庞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资产组合,包括合共219个物流园区、13个产业园区及4个数据中心。此外,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从2020年的27.9%上升到2022年的51.5%。除京东物流等物流服务商,其客户还包括宝马、本来生活、良品铺子、永辉超市等。
京东工业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于服务提供商,通过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为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及增效。京东工业2017年开始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去年服务约6900个企业客户和超260万个中小企业客户。
京东工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品销售,其余为提供交易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2020年总收入由68亿增长至2021年的103亿,并进一步增长至2022年的141亿,复合年增长率达44.2%。其中,商品销售收入由2020年的62亿增长至2022年129亿。服务收入由2020年5.65亿增长至2022年的12亿。净利润方面,2020年为3.41亿,2021和2022亏损均超12亿。
根据招股文件,京东工业拟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重点用于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进一步扩大客群,继续探索新的市场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均完成B轮融资。其中,京东产发B轮融资为8亿美元,由高瓴投资、华平投资和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等共同投资。京东工业完成总额3亿美元的B系列优先股交易。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大型资管集团M&G、全球私募巨头EQT旗下的亚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和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