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约4700亿元;截至今年1月,北斗时空智能服务的全球累计接入智能设备超15亿台;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超过1700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230个国家和地区;北斗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的“标配”,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超3000亿次。“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北斗,已从解决“有无”向全面迈入“更高精度、更加可信、更优服务”的发展阶段。
4月1日,2023年首期“湾区创新论坛”顺利举行。本期论坛以“新时空 新生态 新产业”为主题,聚焦北斗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深入探讨北斗时空数据服务应用与技术创新工作,为广东省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提供参考和支撑。论坛同期举办了广东拓思·北斗创新基地开园和粤港澳时空数据服务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
4月1日,广东拓思·北斗创新基地开园揭牌。
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广东北斗集群拔得头筹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在活动致辞中表示,2022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6.9万家,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创新先行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致辞。
梁勤儒介绍,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北斗规模应用和技术创新,积极布局北斗产业科研攻关与创新突破,多点发力抢占北斗产业发展机遇。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技术路线图》等文件,加快北斗领域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产业链和技术链的有机融合,孵化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北斗骨干企业,并积极推动“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发展,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洪晖致辞。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洪晖致辞表示,随着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呈现出了产业千帆竞发的蓬勃态势。目前,黄埔区已经集聚了海德通讯等卫星导航企事业单位162家,相信在省、市和院士的关注指导下,北斗创新基地的落实必将为黄埔区北斗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涛致辞介绍,近年来,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省培育发展“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北斗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超前布局并全力发展培育北斗产业,成功孵化了泰斗微电子、润芯电子、吉欧电子、思拓力等16家北斗代表性企业,已发展成为广州最大的北斗产业孵化基地。
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涛致辞。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北斗产业,拓思投资2.4亿建设了近3万平方米的北斗创新基地,形成了以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为引领,以北斗创新基地为载体,小核心、大协作的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集聚效应明显、引领示范作用显著、发展动力强劲的综合型北斗产业示范园区,努力为广东省发展北斗产业提力加速。
粤港澳时空数据服务技术创新联盟启动。
会上,广东拓思∙北斗创新基地正式开园揭牌,同时举行了粤港澳时空数据服务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据联盟秘书长单位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广东拓思北斗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素介绍,粤港澳时空数据服务技术创新联盟初期主要由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等发起单位联合相关领域知名高校和技术创新主体共同成立,将按照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产业基地的优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广泛参与。
赋能新基建,北斗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北斗作为时空智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于新基建的赋能作用,正逐渐派生出各种融合创新应用需求的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进行主题演讲。
“以北斗和卫星导航定位(GNSS)技术建立起来的时空服务网是时空智能的基底,也是产生时空位置大数据的基础,时空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是实现智慧城市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表示,智能化测绘时代,自动驾驶和万物互联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是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潜在的风口。通过“+北斗”实现智慧出行、能源、自动驾驶检测和示范,打造智慧交通城市标杆,可推动与各行各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应用融合与产业协同,构建智慧城市新格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闯进行主题演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闯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测量师林鸿分别在演讲中介绍了北斗广域高精度授时技术和智慧广州时空大数据平台的研究及应用。施闯表示,10年之前刚开始做北斗高精度定位研究应用时,没有想到10年后有如今这么大的市场。目前北斗高精度授时也处在当时高精度定位的应用阶段,首先主要是一些高端用户在使用,比如新型雷达、时频计量等。能否将该技术做到广泛应用推广是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测量师林鸿进行主题演讲。
林鸿介绍了数个智慧广州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典型应用。其中,“支撑城市体检评估”应用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韧性等80多项体检评估指标,实现每日动态监测体系,在空气质量、城市人口、历史文化、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估,形成“城市体检-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同时,林鸿表示,目前智慧广州时空大数据平台正在进行三维升级,面向智慧城市“规、建、运、管、服”各环节,全方位实现城市发展建设全链路的管理升级、应用升级和服务升级。
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院长蔡兰波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北斗应用产业的前景将从“辅用”走向“主用”跃升。北斗应用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实质是北斗时空数据及应用作为主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
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院长蔡兰波进行主题演讲。
“以共享单车为例,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覆盖450余座城市。北斗提供的时空服务将如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一样,全面融入基础设施,深度赋能各行各业,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蔡兰波说。
专家对话:重点打造北斗时空数据可信-共享-智能生态体系
活动现场,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院长蔡兰波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蔡兰波表示,广东在北斗终端设备的研发和北斗应用方面都已经走在前列,当前北斗的应用主要处于与各行各业联结的阶段,下一步重点是融入智能化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逐步从产品产业转型成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上去。
“要让北斗发挥我国重要时空基础设施的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让北斗产生的时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石油’,还需经历北斗的时空数据从可用到可信、从自用到共用、从共用到智用的三次演进,才能真正支持北斗主用,才能真正融入并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蔡兰波说。
首先是从北斗系统到用户的应用,如何能够让其中的时空数据不仅是更加的精准,还要从可用提高到更加的可信,达到可用性、连续性、完好性等的高水平。
接下来是如何实现时空数据从自用到共用,实现共享的效果。“像现在的网约车等应用已经开始体现出这种趋势,用户把自己的位置告诉司机,司机把自己的位置告诉用户,这种供需关系产生了时空信息匹配,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蔡兰波说,要真正实现时空数据的共享应用,还需要业界各方共同的努力,其中有许多技术可以创新突破,来更好地支持实现时空数据共享应用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
最后,一定要建立在北斗数据全集基础上实现“北斗智用”,形成北斗时空信息与AI两个基础设施的融合、协同效应,让北斗时空信息能够参与解读更多社会的复杂现象。
蔡兰波表示,北斗未来产业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将是一次转型发展的机遇,随数字中国建设的时空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又可望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研究院打造了北斗时空数据可信创新平台、北斗时空数据联结创新平台、北斗时空数据应用创新平台,旨在以北斗时空数据主用为转型标志,聚合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造北斗时空数据可信-共享-智能的生态体系,探索质变转型。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统筹: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陈培均
编辑:徐劲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区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