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炉,提出了将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从2022年营收1500亿元到2027年达万亿元的高增长目标,将把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4月4日,《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办。据了解,《若干措施》衔接《指导意见》相关目标及任务,聚焦供给侧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12条政策措施。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近日,《若干措施》由广东省工信厅以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曲晓杰表示,《若干措施》充分衔接《指导意见》相关目标及任务,立足工信部门职责,侧重于从供给制造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出12条政策措施。
据曲晓杰介绍,广东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覆盖了电池材料、设备、电芯、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
近年来,广东省储能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领先,储能变流器占全国四成市场份额,整体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许多细分领域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拥有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德方纳米、贝特瑞、易事特、南网科技、邦普科技等一批储能龙头企业。
当前,广东省正积极推动新型储能重大项目建设,比如近期融捷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智造及研发总部二期项目在广州南沙开工,星源材质投资200亿元的锂电池隔膜项目在佛山南海开工。
曲晓杰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工信厅将加强《若干措施》的宣贯和实施,结合部门职责,切实抓好新型储能产品发展。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梳理新型储能招商目录,对准产业链“短板弱项”,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作用,精准龙头企业,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储能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动在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达产。
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强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补齐功率器件及模块、高端传感器等产业链短板,同步开展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方向产业布局。
此外,将深化交流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支持,举办中国能源电子产品展览会,展示储能先进成果,促进应用及消费,深化国内外贸易合作,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图解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编辑: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