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赋能城市背后,东莞人的追求变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3-04-06 14:56

众望所归!松山湖景区再获国字招牌,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莞生态环境再获认可。

生态资源已成为城市影响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在“绿美广东”引领下,东莞从官方到民间快速推进“绿美东莞”建设,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城市发展理念的改变,必然带来新的人居追求。而这样的追求应该如何去满足,进而反向赋能城市的进阶?

4月15日19:30,南都、N视频将邀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合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兴旺,走进《湾区会客厅》直播间,一起探讨生态资源如何赋能东莞,东莞未来如何用好生态资源等话题,也将关注东莞的人居新追求,发展新机遇。直播将在南都东莞视频号、N视频等渠道播出。

松山湖景色 刘媚.jpeg

松山湖科学城。

森林里的“创新之城”

在东莞,大大小小的公园高达上千个,数据名列全国前列。公园只是东莞其中一种生态资源,这里有湿地、森林、水库居中最新数据显示,东莞共有21个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截至2022年,东莞绿化覆盖率达4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9.62m²/人。“绿色”已成为东莞的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不只是自然财富,也是一种经济财富。简单来说,生态就是一种生产力,当前全球范围内高新产业青睐生态宜居地,典型如硅谷。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狭长地带的硅谷,现代建筑掩映在一片绿色中,这里见证了谷歌、facebook、苹果等一家家科技企业的成长。“硅谷”模式在世界各地产生深刻影响。

华为欧洲小镇 调色.jpeg

华为溪流背坡村。

而常被人评价“跟硅谷真像”的松山湖,倡导“科技共山水一色 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当前也上演着一个个精彩的科技故事。依托8平方千米的淡水湖区,松山湖积累了雄厚的科技创新“本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激增至635家,华为、生益科技等行业龙头扎根发展,这里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吸引一大批人才、科技资源、创新资源的到来,成为森林里的“创新之城”。

绿美生态成为生活“标配”

松山湖的产业生态双驱动模式,成为周边镇街乃至全国各地争相学习的样本。位于松湖西岸的大岭山,约7.7平方公里土地纳入松山湖科学城,是松山湖版图上的重要部分,两者通过绿轴、产业轴紧密相连,成为松山湖“产业生态双驱动”模式输出的第一站。

大岭山提出,“松岭一体化”战略,深度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大岭山有22个重大项目上线,均为松山湖企业的上下游配套。大岭山也成功引培伟创力、德普特、拓斯达、大族激光等多家优质企业,地区生产总值在近年相继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大关,正朝着400亿镇街冲刺。

WechatIMG216.jpeg

大岭山森林公园。

在环境上,大岭山正按照松山湖的城市环境标准,打造更宜居的生态居住地,实现与松山湖的环境一体化。其实,要说松山湖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岭山的生态资源同样出色。这里被“一山两水”所环绕。一山是指位于西南的大岭山森林公园群山绵延,两水分别是指北侧的同沙水库优美水湾连绵不断,还有东边的松山湖风景区,30公里的亲水湖岸线,核心景点松湖烟雨烟波浩渺,让大岭山拥有倚山傍湖的独特生态优势。

在大岭山本土已建成连平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市民花园等公园47个,全镇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4.5%和30.1%,成功创建“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小镇”。

产业生态双驱动模式的实践,大岭山顺势成为松山湖人才的高质量居住需求满足地。当前,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珑远首铸森湖翠珑湾在大岭山出现,项目将山水引入内部,规划打造21万平森活住区,看大岭山公园、观滨水景观带,在这里绿美生态成为生活“标配”。

截屏2023-04-05 20.03.21.png

珑远首铸森湖翠珑湾。(效果图)

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人居新需求,本次南都、N视频《湾区会客厅》栏目将邀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合富辉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兴旺走进直播间,我们还会聚焦生态资源如何赋能东莞,东莞未来如何用好生态资源等话题。届时,直播将在南都东莞视频号、N视频进行直播,直播时间为4月15日19:30,欢迎一起来参与。

WechatIMG6853.jpeg

珑远首铸森湖翠珑湾。(效果图)

*资讯

编辑:梁锦弟,曾奕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