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用眼频率越来越高,近视率逐年飙升。为了摆脱眼镜的困扰,不少人选择去做全飞秒近视手术。全飞秒手术进入中国已十几年,首批做全飞秒手术的患者现在有后遗症吗?视力如何?专家表示,全飞秒手术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科学用眼仍十分必要。
近日,普瑞眼科副总院长、大湾区首席屈光手术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屈光科主任刘泉教授获得“全飞秒smile手术十一年特别贡献奖”,以表彰刘泉教授11年来在全飞秒smile手术临床、科研上的杰出贡献。
蔡司医疗屈光部全国患教经理潘泽女士为刘泉教授颁奖
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刘泉教授是国内首批开展全飞秒近视手术的医生之一,对全飞秒手术技术临床研究有重要贡献,是全国全飞秒技术专家协作组副组长,2014年获“全球全飞秒手术量第一”证书。那么国内首批接受全飞秒的患者现在怎么样了?刘泉介绍,全飞秒技术出现后,因为微创、安全、疗效确切而广受近视患者的欢迎。当时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选择全飞秒手术的占做近视手术患者的80%以上。他们近期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回访,多数患者都有良好的视觉质量,有的手术后11年,仍保持双眼1.2视力。“这表明全飞秒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当然,良好的用眼习惯及眼睛结构稳定,是保持手术效果的前提。”
刘泉教授在给患者做术前检查
刘泉表示,做了全飞秒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手术长远的效果维持,一方面取决于手术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用眼的情况以及眼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眼睛状态是稳定的,效果是可以一直保持的。为此刘泉提醒大家,全飞秒手术可以帮助近视人群恢复到正常的视力,但如果你还是长期用眼,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会让近视的稳定性出现问题。
刘泉建议,大家玩平板电脑、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平时一次用眼时间也要控制在45分钟之内。另外,应每天进行1小时户外活动,让眼球脱离近距离作业,在运动中得到调整。最近的研究也发现户外活动时,白天自然光线是一种复合光,对于预防近视以及延缓近视加深均有很好的作用。
全飞秒手术不断改良后效果更好
刘泉介绍,全飞秒手术是利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层上制作一个“透镜”,再在角膜上开一个2毫米左右的切口,把“透镜”取出来。这相当于把眼镜安装到角膜上。2012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的刘泉教授开始带领科室做全飞秒手术,是国内首批开展全飞秒近视手术的医生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刘泉探索扩大全飞秒手术范围,从近视75度至1000度,因此手术量大大提升,产生重大国际影响。
美国著名眼科专家Ronald R. Krueger教授一行前来观摩刘泉教授施行全飞秒手术
11年临床实践,刘泉教授带领团队率先逐渐总结出最佳能量原则、综合定位法、两步分离法、层间水浸润分离法、散光定位矫正技术、个性化光学区设计等六大全飞秒手术改良方法,让手术更安全精准、更高效流畅、更值得信赖。刘泉教授介绍了层间水浸润分离法,即分离透镜时带入少量水分,可减少分离过程的摩擦力,减少组织损伤。可提升手术效率,使术后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减少术后雾感存在的时间。“我的团队做过临床对比研究,同一个患者,一个眼睛用水浸润分离法,一个眼睛不用,发现用水浸润分离法的那个眼睛,术后雾感时间减少,早期视力恢复得更快、更好。”刘泉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许颖慧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