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2022—2035年)》,对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了长远谋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并且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以“促消费·共振兴”为主题,启动“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活动,将走访广东15个特色村镇,深调研乡村旅游、预制菜产业园、生态农业、乡村民宿等,发掘一批广东“三农”发展的鲜活故事、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效,展示各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前景。
3月13-15日,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发起的“乡村振兴 广东实践”深调研走进汕尾,调研信利国际汕尾子公司、汕尾中荔、明阳新能源、国泰水产等,涉及显示产业、禽畜水产养殖、农产品种植以及风力发电等内容。
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汕尾
在广东陆丰市河东镇青山村,清华IT人连国荣正化身新农人,进行一场荔枝产业科技升级与三产融合的实验。
清华IT人的生态栽培实验
连国荣1992年毕业于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2002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一直在深圳工作,创办了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七年前,因对口帮扶来到汕尾,成立创新盈海丰分公司,用智慧农业技术从事荔枝栽培。
近年,汕尾市陆丰市正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区。陆丰也有荔枝种植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但和粤西茂名的100万亩荔枝种植面积相比,粤东最大的汕尾荔枝产区,面积才25万亩,规模差异较大,不受关注,是荔枝产业的洼地。
连国荣。
以荔枝出口、荔枝产业提升和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广东中荔农业集团了解到该情况后,决定在汕尾市陆丰市成立实体,带动粤东荔枝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牵线搭桥,中荔农业集团于2022年6月成立汕尾市中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连国荣任公司总经理,全面打造粤东荔枝产业。
荔枝园改造。
在此之前,中荔集团已经有20年以上的荔枝种植加工、保鲜、冷链运输和出口经验,荔枝合作种植基地超过300个,面积达到3.2万亩,年加工产能6000吨,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规模超过5亿元。
汕尾中荔的自建基地,从荒废的荔枝园中选取,这是为何?
青山村景观。
原来,粤东片区的荔枝种植是粗放式管理,主要种的品种是槐枝、黑叶,这种荔枝市场收购价仅一到两元,当地果农因为成本收不回,宁愿将地荒废,或以年租几百元的低价将地租给他人。从而造成大量的失管荒废果园。“要提升粤东的荔枝产业,首先需要从恢复这些失管果园的价值做起。”连国荣认为。
“专家非常支持我们跨界进入农业行业,从选果园到改造,当地政府和专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连国荣表示。
为了盘活荒废的荔枝树资源,陆丰政府引进中荔后,将这里的路、电修通,同时从村民手中整合老旧荔枝树资源,根据村民根据持有荔枝树的数量,以“一树一股”入股至村的经济联合社,同时,中荔与村经济联合社签约,以分成的方式给到村集体,由村集体再分红给村民。老旧果园的改造,带来的是十倍以上的价值提升,这些新增价值,中荔集团通过“股票树”模式与村集体、村民分享,未来实现的收益远高于出租土地的价值。
中荔落户后,一方面大力改造旧园,一方面快速帮助汕尾市打通荔枝出口渠道。2022年7月实现了汕尾市第一次荔枝出口,20多吨鲜果荔枝出口至检验检疫标准极严格的日本、新加坡。汕尾中荔同时进行荔枝品种更新,通过嫁接的方式,将原来的老旧荔枝品种改造为优质荔枝新品种,包括市场价在90元/斤的‘凤山红灯笼’、和388元/斤的‘冰荔’,来实现增值。
调研团现场了解到,目前河东镇大屯村、青山村、甘坑村的500多亩的首期园区全部完成嫁接。
山上理想的咖啡馆和茶室
改造前的果园无人打理、杂草丛生。如今,利用数字化的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管理方式,同时雇佣本地人管理和作业,果园面貌一新。
因为果园集中在山上,连国荣想到可以利用景观,进行生态旅游点打造。
第一个尝试是在山上建一间咖啡馆。
这家名为“山上理想的茶与咖啡”的咖啡馆,外观是白色和原木风格的融合,融合在果园的绿意中。从咖啡馆向下望,除了成片的荔枝林,山脚下的池塘里,一大群鸭子正在惬意地游泳。
由中荔提供资金支持,加盟咖啡馆的三个合作伙伴,都是陆丰本地青年。合伙人方略霆告诉调研团,在广州念完大学后,他返乡创业,此前在陆丰市区开蛋糕店。2022年9月,他来受邀来考察这片果园,看到山上的旧房子突然有了灵感。
“如果只是做果园的工具房比较浪费,我们想把它改造成一个大家来接近大自然、放松疗愈的地方。”方略霆说。
说干就干。三个年轻人就地取材,从门框到咖啡馆的招牌都自行DIY,打造清新的风格。“原来的老房屋顶也塌了,我们重新设计,整个改造都是自己动手。”方略霆颇为自豪地表示。
如今焕然一新的咖啡馆,刚开业两个月,已经是当地网红打卡点,在社交平台颇有名气。方略霆说,还有从河南来的游客专门来打卡。店员介绍,每到工作日下午和周末,前往咖啡馆的山路被自驾车辆挤满。
连国荣表示,接下来还将在山上围绕荔枝林,继续打造农业亲子乐园、星空民宿、露营研学等生态旅游点。
期待更多年轻技术力量进入农业
等待一颗荔枝树嫁接成功,以三年为周期。
连国荣告诉调研团,后期还会使用无人机巡场,由计算机经过深度学习,通过拍摄的高清图片,去识别树的生长阶段与状态、病虫害状况等,结合物候环境因素、当地气候、农事措施等诸多大数据,由专家系统给出最佳栽培措施,做到精细化管理。
“其实IT产业的不少成果都能服务于农业。比如新的栽种、管理方法,我们可以用数字化进行精准管控,应用到实践中。”
他表示,眼前遇到的难题之一是组建完备的技术团队。“因为智慧农业技术,综合了农业、计算机、通讯、电子、机械等各种学科,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我们希望通过与华农、仲恺等高校合作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的大学生一起来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他告诉调研团,中荔在陆丰的长远目标是改造5000亩的老旧荒废荔枝果园,带动5万到10万的粗放管理荔枝果园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数字化及生态栽培,还将对荔枝成品进行加工,打造荔枝干、荔枝酒等产品,延伸产业价值,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点评
在调研交流过程中,贵州国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广东大客户部经理彭飞表示,随着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势头高昂,许多乡村积极活用主题化、网红营销、互动体验以及IP、文创等多种创新路子打造个性化品牌,民宿、研学、作坊等“旅游+”融合发展产生的体验经济,越发成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动乡村之美转变为“美丽经济”振兴乡村的“聚宝盆”。
在打造乡村小镇的同时,能够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做深度挖掘和产业赋能,是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一种很好的尝试。把一些具有地标性元素属性的特色产业,融入转化成文创产品,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品牌拉动也是很好的尝试,能更好地传承特色文化。
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詹丹晴
摄影:谢桂城 谭辉宙
编辑:黄驰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促消费•共振兴 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