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2个案例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3-04-06 20:26

4月6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新闻发布会。第一批典型案例共20个,江门市报送的“企业信用跨境评级互认”“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2个案例均入选。


推动企业信用跨境互认

深化江澳金融合作

一直以来,由于粤港澳三地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不统一,缺乏衔接机制,导致三地信用报告识读困难,影响信用产品和服务跨境流通。在此背景下,省发展改革委指导深圳市、江门市开展跨境信用评级和互认工作。

2022年,江门市大湾区办会同市金融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率先开展江澳跨境金融领域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度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推动港澳、江门商协会、企业和知名评级机构联合发布《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团体标准编号T/GDXY001-2022),便利企业通过信用评级在大湾区尤其是港澳开展跨境融资,助力港澳银行拓展内地业务。截至2023年2月,澳门银行机构通过信用评级方式,为2家江门企业授予跨境信贷额度。

跨境信用贷款企业-轮胎1.jpeg

跨境信用贷款企业之一。

该项工作首次定义跨境信用、由粤港澳三地本着市场化原则共同完成、实现对港澳信用评级的有效兼容,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市场性、实用性和独特性。

跨境信用贷款企业-轮胎2.jpeg

跨境信用贷款企业之二。

南都记者获悉,下一步,江门市将推动《标准》按市场需求不断完善,鼓励更多港澳银行机构采用《标准》开展跨境业务,为《标准》拓展应用场景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在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要素高效流动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创新港澳居民“零出关”

办理内地政务服务模式

为促进江港澳民生融合共享,2021年起江门市率先搭建三地便利化办事桥梁,首创地级市政府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江门-香港”“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港澳企业和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超500项江门市高频服务,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市超100项高频服务,涵盖就业创业、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商事登记、税务服务等领域高频事项,切实解决港澳企业群众办理内地政务服务“两地跑、折返跑”等难点堵点,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跨境通办的服务样本。

澳门跨境通办专区.jpeg

“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

据悉,自服务专区启用以来,已接待来访市民超 5700 人次,累计审批发放港澳资企业相关补贴近 1000 万元,新增港澳资注册企业71 家。服务专区先后被智慧中国年会评为“2021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案例50强”,得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先生点赞,中央电视台以及香港TVB电视台进行采访报道。

香港跨境通办专区1.jpeg

“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

该项工作“政社共建”创新跨境政务服务模式、“以数赋能”创新多渠道便捷服务、“省市联动”率先提供覆盖全省高频服务,大大方便港澳企业群众“零出关”“免跑腿”跨境办事,受到港澳各界广泛好评。

南都记者获悉,下一步,江门市将推进“湾区通”工程,深化与港澳在民生、营商环境领域的合作,优化提升江港、江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新增更多高频服务事项,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拓展服务覆盖范围,推动办理流程便利高效,逐步实现与港澳政务服务跨境办理“双向互通”。


南都记者 曾育军 通讯员 林命彬 张晓聪

编辑:曾育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