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在粤茶叙背后:广东每年消费全国1/10的茶叶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3-04-08 13:01

新时代,新征程;大湾区,大未来!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湾区100”数据视频栏目,用100个数据纵览大湾区的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描绘大湾区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书写大湾区的同心逐梦、携手前行。

每期一个“小数据”,带你看懂大湾区。

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两位元首在茶叙中品尝了潮州凤凰单枞、英德红茶金毛毫两种广东特产茶叶。

“喝茶”在粤语里称作“饮茶”,广东人爱“饮茶”,“得闲饮茶”是广东人打招呼的口头禅,对于老广们来说“一盅两件”足以叹世界。近年来,奶茶、柠檬茶等新式茶饮在粤港澳三地迅速崛起,抓住大湾区年轻人的胃。

从“一盅两件”到新式茶饮,一起看大湾区“茶经”如何续写新篇章。

广东茶叶年流通量占全国1/5

珠三角年人均消费量超2000克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超过九成的中国消费者有喝茶的经历,保持每天喝茶习惯的消费者占47.5%,茶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刚需。

广东的茶叶产销历史悠久,六大茶类齐全(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自古以来,大量的茶叶就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广州运往世界各地。清朝中期,广州更是成为中国茶叶唯一出口口岸。

如今,广东仍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主销地和重要的出口省份。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广东全省茶叶生产规模持续增长,年末种植面积预计147万亩,同比增长10%;年产量预计达15万吨,同比增长6%。凤凰单枞茶、英德红茶等广东本土名茶成为众多茶客的座上宾,出现在中法国家元首的茶叙中。

作为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广东年茶叶消费量约20万吨、约占全国的1/10,年流通量近600亿元、约占全国的1/5,稳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广东人年均茶叶消费量超过1000克,在珠三角地区,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更是超过了2000克,大约是全国人均消费量的3.5倍。

据调查,英国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4.281磅(约1942克),日本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2.133磅(约968克),也就是说,和英国、日本等爱喝茶的国家相比,珠三角地区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叹早茶”诞生于百年之前

粤港澳三地饮茶风气盛行

广东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岭南生活的灵魂“叹早茶”便起源于百年之前。

清咸丰、同治年间,广州的大街小巷就已遍布“二厘馆”。这些茶馆大多简陋,是方便劳苦大众休息交流的地方,因茶价只收二厘钱而得名。

后来,比“二厘馆”更为高档的茶居诞生了。到了清光绪年间,第一家现代化茶楼“三元楼”诞生于广州十三行,惠如楼、陶陶居、莲香楼等著名茶楼都创始于这一时期。

茶楼有多受欢迎?据旧时老员工回忆,惠如楼不乏千人同饮茶的盛况,一张原本只能容纳四人的方台,常常挤着七八人,等位是常事。

一壶好茶、两笼点心——“一盅两件”代代相传,广式早茶“四大天王”——虾饺、烧卖、蛋挞和叉烧包,便在这些茶楼中诞生。

1927年,鲁迅来到中山大学任教,他对早茶赞叹有加,称“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据《鲁迅日记》记载,他到过的广州茶楼馆子有25家,包括至今尚存的陶陶居以及南园、北园酒家。

有粤语的地方就有茶楼,茶楼早已走出羊城,辐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等地。目前,澳门有各色饮茶店号600多家,香港则在近代以来形成了以茶餐厅为代表的餐饮文化,尤其以港式奶茶见长,茶餐厅数量超过6000家。

随着粤港澳三地深度交流,茶餐厅、港式奶茶也逐渐融入广东的茶饮文化中。目前,广东茶餐厅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

时至今日,广府饮茶习俗依旧兴盛,并在去年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湾区新式茶饮迅猛发展

广东稳坐全国茶饮门店总数第一

如今,喝茶越来越年轻化、时尚化,刻在大湾区人DNA里的“得闲饮茶”,让以奶茶、水果茶、柠檬茶等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在大湾区迅猛发展。

美团发布的《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稳坐茶饮门店总数Top1,广东人奶茶消费居全国第一。

在《2022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15强榜单》中,大湾区拿下五个席位,表现不俗。其中,新式茶饮“头号玩家”喜茶、奈雪的茶分别诞生于江门和深圳,手打柠檬茶LINLEE则创立于广州。

去年,在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暨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开幕式上,广东新茶饮创新基地正式落户江门。据了解,江门被视作新式茶饮的发源地,拥有完整的茶饮产业链,江门茶饮品牌已在全国各地布局1000+门店,并输出5万+的茶饮专业从业人员。

今年,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深圳到香港的“反向代购”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热,代购商品多为新式茶饮、网红甜品等。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分析指出,“反向代购”的兴起,正是深圳与香港“同城化”趋势的体现。“从‘大湾区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是一家人,你买我的东西、我买你的东西,便能互相认可和融合。” 

时代在变,岭南茶文化也在变。但万变又不离其宗,无论是“一盅两件”还是新式茶饮,我们都可以窥见其背后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大湾区。一句“得闲饮茶”,既是大湾区人日常生活的缩影,也是粤港澳三地古往今来融通交汇、携手交心的最佳写照。

微信图片_20230408125018.jpg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执行:唐静怡 熊润淼 谢小清 实习生 李明怡 曹瑾怡

设计、动效:罗锐 原毅 张博

数据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美团、南方日报等公开媒体报道

编辑:唐静怡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区100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