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霖萱 发自武汉 4月7日,世界大健康博览会2023长寿时代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口健康中心执行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资深顾问黄聿立(John Eu-Li Wong)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会。他分享了一份全球健康长寿路线图-共识研究报告(Global Roadmap for Healthy Longetivity:Consensus Study Report)。报告指出,从统计数据来看,世界范围内,人一生中健康状况不佳的年数比此前更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口健康中心执行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资深顾问黄聿立(John Eu-Li Wong)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会。
全球健康长寿路线图-共识研究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寿命都在增加,中低收入国家地区的预期寿命也在增加,但健康年数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人一生中健康状况不佳的年数更长。
我国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居民大致有8年多时间带病生存。对此,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有代表提交了《关于国家尽早推行科学预防被照护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的建议》。近日,国家卫健委回复表示,将加大智慧养老产品研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适老化产品、智慧养老产品进社区进家庭,加大老年健康宣传力度。
针对长寿时代到来、预期寿命远超健康寿命的情况,报告提出了九条建议:
建议政府与商业部门合作,设计工作环境并制定新政策,促使和鼓励老年人能更长久地留在工作岗位上;政府与企业合作,投资设计教育体系,支持终身学习与培训;通过政策制定等方式减少年龄歧视;政府部门应制定计划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经济需求;普及理财知识,推广个人养老金、终身储蓄等多种养老金融机制;设计以用户为中心、具有凝聚力的代际社区,减少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资力度;转变医疗卫生系统,聚焦健康寿命;建立以人为本、公平可及的长期护理体系。
报告同样指出,各领域的证据证明,一个潜在的乐观未来是有可能的:人们具有良好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健康寿命接近生理寿命,全部人口的福祉能够得到保障。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