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约350万,几乎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人数的一半,而据预测,至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00万左右。但这一疾病从早期诊断、到疾病的早中晚期治疗、管理都涉及多个专科,较为复杂。日益庞大的患病人群亟须一种全新的一站式管理模式为其提供医疗服务。
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框架支持下,2023年首站“中国帕金森病专科中心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授牌仪式4月8日在广州举行。帕金森病领域的专家陈生弟、陈海波、王丽娟、张玉虎、陈玲、王青、任力杰等多位教授,以及“臻络科学”任康博士共同参与了本次仪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被授牌为“中国帕金森病高级中心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被授牌为“中国帕金森病标准中心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有14家一站式诊疗中心,其中高级中心4家、标准中心5家、初级中心5家,而全国各地挂牌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已增至101家。
一站式诊疗,多学科结合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如何在现有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帕金森病的诊疗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青教授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帕金森病的病程⻓且病情复杂,诊疗上需要多个学科的合作。比如,早期帕金森病容易误诊、漏诊,需要放射科和检验科协助筛查;在帕金森病的中后期,治疗涉及手术、康复、心理干预、并发症处理等多个方面。
“帕⾦森病⼀站式诊疗中⼼”拥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和⼼理科等多学科临床团队,能为帕⾦森病患者提供全面且专业的诊疗服务,并且让患者⽆需再奔波于不同科室和医疗机构之间。
临床与研究,双管齐下
“帕⾦森病⼀站式诊疗中⼼”一方面提升临床效率,另一方面沉淀并积累高质量多模态临床数据支撑学术科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王丽娟教授表示,目前帕金森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诊断、治疗和医工交叉的方向上,比如基于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数字生物标志物的帕金森病筛查与诊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神经调控、数字疗法等帕金森病治疗方法;人工智能、软件硬件结合、数字技术、医疗大数据等。现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已经逐步进化为具备“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特点的全新诊疗体系,未来能够在相应的方向给研究人员提供平台和支持,进一步为帕金森病的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数字化、智能化医疗是趋势
对于记者提出的“帕金森病数字化、智能化医疗的患者接受度”的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玲教授这样回复:“临床上,五六十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比较高,尽管七八十岁的患者可能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患者的家属一般都很乐意配合这种更加便捷的诊疗方式。过去三年的疫情,对于患者使用新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诊疗的技术是一种推动,是一个契机。”
接下来,“中国帕金森病专科中心暨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会继续在国内进行推广,并依据“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全程管理”的指导原则,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