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I与惠科股份达成合作将联合建厂,背后原因是……

南方都市报APP • 商业消费
原创2023-04-10 20:10

4月1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发文宣布于4月7日与中国显示器制造商惠科股份有限公司(HKC,下简称惠科股份)签署谅解备忘录(MOU),以建立战略联盟。

根据JDI公告,JDI和HKC将在下一代OLED技术与晶圆厂、全球创新和工业化中心以及高端汽车显示器业务方面合作。两家公司将联合规划和建造使用JDI eLEAP OLED技术的晶圆厂,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量产。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这次合作,除了可以让惠科股份加速新型显示领域上的技术升级外,还有一个利好就是,惠科股份有望借助JDI的技术、专利储备,帮助自身解决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纠纷问题。

双方合作车载面板、穿戴设备等领域,工厂2025年量产

根据4月10日JDI发布的公告,其已与惠科股份于7日签署MOU,双方将携手兴建次世代OLED面板工厂,且今后将持续进行协商,目标在2023年6月签订最终战略联盟协议。

640.png

根据公告,双方将合作完成以下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2027年实现穿戴设备中高端领域的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8年实现车载领域中高端市场的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8年实现VR中高端领域的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8年实现笔记本及平板中高端领域的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JDI已经于2022年5月研发出次世代OLED“eLEAP”的量产技术。按照JDI官方介绍,eLEAP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无掩模沉积与光刻的OLED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显示亮度和寿命,并抑制生产成本。目前,JDI已于2022年8月向客户交付了第一批eLEAP样品,并计划于2024年开始批量生产。

JDI在公告中表示,签署的MOU内容包含JDI和惠科股份同意在次世代OLED“eLEAP”、共同研发中心(全球革新暨产业化中心)、高端车载面板业务等领域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双方将共同兴建全球最先进的“eLEAP”工厂,目标在2025年内开始量产。

据外媒报道,上述“eLEAP”工厂的规模、投资额将待惠科股份今后进行具体评估,而JDI会对惠科股份提供技术援助,或是在开始量产时派遣员工进行支持。

亏损连连,促日面板厂与中国厂商加强合作

回顾2022年,对于面板行业而言是个“黑暗”的年度,2022年受地缘问题频发、全球通胀、疫情冲击等多方面影响,全球面板出货面积和出货量双双下滑。

2022年,面板厂为稳定价格,已将稼动率维持在七成以下相当长的时间。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球LCD产线整体平均稼动率为68%,再次跌破70%。国内液晶面板厂平均稼动率为73.2%,其中低世代线(G4.5~G6)平均稼动率为65.3%;高世代线(G8~G11)平均稼动率为74.0%,其中G10.5/11高世代线平均稼动率回弹至78.6%,环比增长1.3个百分点。2022年12月,国内AMOLED面板厂平均稼动率为59.0%,环比11月下滑4.2个百分点。

这次行业的“冷冬”对于JDI而言,更是难熬。实际上,从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起,JDI已经连续8年陷入赤字。而2022财年,据JDI业绩公告显示,JDI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24亿日元(约人民币11.6亿元),如无意外,JDI将连亏9年。

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JDI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甚至售卖资产(今年3月JDI拟将日本境内的东浦工厂(G3.5代液晶面板厂)出售给索尼半导体),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实际上,早在这次与惠科股份合作之前,2022年,JDI就已经将中国境内的晶端显示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车载面板厂)出售给中国厂商苏州东山精密。

双方合作有利于加强惠科股份OLED技术储备

根据公开资料,惠科股份成立于 2001 年,主营业务为研发与制造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核心显示器件及智能显示终端。 目前,惠科股份已实现电视、显示器、笔电、平板电脑、手机、车载、工控等多种应用场景显示面板的量产出货,并不断拓展电子纸、医疗、户外显示屏等新应用领域。

根据巨潮网信息,2022年6月,惠科股份更新了招股书,拟在深市创业板上市,目前惠科股份的上市进展为2023年3月31日显示的“中止审查”。从招股书中可以发现,惠科股份虽然已经实现G8.6高世代Oxide RGB OLED背板开发及生产技术平台建设,但是从它的生产线来看——目前拥有4条G8.6 TFT-LCD 高世代产线,现阶段惠科股份主要还是布局LCD面板技术(主流非晶硅a-SiTFT-LCD技术)。

对此,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发函询问惠科股份:结合 OLED 面板出货量占比、韩系面板生产商已逐步退出 LCD 面板市场、京 东方及华星光电等竞争对手具有更新一代的产线等说明主要产线是否为逐步淘汰的产 线,未来固定资产是否面临较高的减值风险,发行人是否具有 OLED 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技术储备、投资资金等。

截屏2023-04-10 下午4.39.35.png

随着半导体显示面板朝高分辨率、轻薄化、可弯曲化、高对比度及广色域等方向发展,行业发展呈现TFT-LCD、OLED、Mini LED等多种技术并存发展的局面。对于显示面板企业而言,只有在关键技术上保持持续研发创新,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近年来,新型显示受到了广泛关注。在2021年我国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中,“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赫然在列。针对半导体显示面板企业而言,实现多元化的技术布局和丰富的产品组合是其构筑核心竞争壁垒、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重要举措。伴随着中国显示面板技术的不断成熟, 以京东方、TCL 科技为代表的行业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高世代产线的投资布局,以更丰富的产品结构和更具经济效益的切割方案完善不同产线配置、丰富产品结构和技术布局,从而为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

所以,在IPO上,惠科股份也是拟募集950,000.00万元用于建设长沙惠科中大尺寸OLED半导体显示器件研发升级项目(下称:长沙研发升级项目)、Mini LED直显及背光生产线扩建项目(下称:宜昌生产线扩建项目)、惠科股份智慧物联显示解决方案项目(下称:智慧物联项目)、绵阳惠科Oxide产研一体化项目(下称:绵阳产研一体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截屏2023-04-10 下午6.26.10.png

因此,此次与JDI的合作也被外界认为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惠科股份在OLED技术研发上的进度。虽然现在JDI在OLED领域技术方面的进展,相较于中国以及韩系两大面板厂来说依旧存在较大差距,但作为老牌面板企业以及苹果公司手机面板供应商,JDI仍具有丰富的技术底蕴,特别在小尺寸面板上JDI还是很有实力的。

如去年JDI研发出的次世代OLED“eLEAP”量产技术,JDI声称,eLEAP技术可用于第6代及第8代OLED面板生产。另外,近期日本另一家面板厂商JOLED刚刚宣布破产,部分业务将由JDI接手,而JOLED拥有OLED材料印刷成膜、氧化物半导体,以及柔性面板等相关技术。再加上JDI在车载显示等专业显示领域也有明显优势,这无疑对有意发力新型显示技术储备的惠科股份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或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纠纷

日前,惠科股份在海外面临一起专利侵权指控引发行业关注,产品涉及32英寸—85英寸等多个尺寸的液晶面板。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近年来惠科股份曾多次陷入专利纠纷,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的诉讼,其中包括TCL、群创光电、Vida Sense等主体。

根据惠科股份招股书,截至 2022 年 6月 30 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专利共计 4,622 项(包括 2,382 项发明专利),其中境内专利 3,803 项,境外专利 819 项。而反观目前国内两大面板巨头年报——BOE(京东方)全年研发投入126.0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7.06%,截至2022年累计自主专利申请已超8万件,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4万件;TCL 科技 2022 年研发投入 107.8 亿元,同比增长 22.9%,新增 PCT 国际专利申请 659 件,累计申请 14,741 件。

这也说明了目前,惠科股份在专利方面仍远远无法与传统巨头相抗衡。而专利方面的缺乏,也让惠科股份频频陷入专利诉讼中。如2019年4月,华星光电将惠科股份诉至法庭,本次起诉惠科股份侵权的产品为惠科(HKC)23.6英寸、32英寸、43英寸以及50英寸液晶面板,基本覆盖了惠科股份当时所有量产并销售的主流液晶面板尺寸;2020年ⅥDA SENSE INNOVATION LTD.向美国纽约南区法院递交起诉状,请求判令被告(包括重庆金渝、惠科海外、惠科股份、ELEMENT ELECTRONICS HOLDINGS, LLC, SCEPTRE INC.及TINNOVATE LLC)赔偿其侵犯No.7433202 及 No.6870530 两项专利所造成的损失(不低于所应支付的合理许可费用)、三倍的损害赔偿金、合理的律师费用及其他支出、判决前后所应计算的上述赔偿款的利息费用;2022年9月份,Crystal Leap指控惠科在美国制造、使用、出售和/或进口的液晶面板产品侵犯了其US7116390和US7335913两项美国专利……

面对频频不断的专利诉讼,惠科股份近年来用于“和解赔偿金”支出也并不在少数。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报告期内,惠科股份赔偿及和解支出分别为2947.97万元、5189.82万元、1714.85万元和97.42万元,主要为客户质量索赔款、诉讼和解费用等。其中,2020 年度,公司与华星光电达成专利诉讼和解,以让利方式支付和解费 3,000 万元;2021 年度,计提了专利诉讼费 573.81 万元。

截屏2023-04-10 下午6.31.01.png

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将JDI拥有的全球第一的专利技术和制造能力与HKC的成本竞争力和销售优势相结合,同时结合两家公司丰富的人力资本,将有助于JDI和HKC的企业价值大幅提升。

虽然这次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并没有过多解读今后双方在专利方面交叉使用权限。但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这次合作对于惠科股份而言,还有一个利好就是其有望借助JDI的技术、专利储备,帮助自身解决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纠纷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编辑:孔学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