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伯庸原著改编而成的舞台剧作品《两京十五日》2022版,将于4月14日至15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在经历去年因疫情一再延期后,这部浸润着中式美学精神、节奏紧凑的悬疑舞台剧终于要跟广州观众见面了。
自从《长安十二时辰》火爆出圈后,马伯庸的作品就被一部部搬上荧幕,聚焦鉴宝和探秘的《古董局中局》、揭秘三国时期谍战风云的《风起陇西》、着眼明朝歙县民众遭遇不公平征税而奋起抗争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展现盛唐神都洛阳风貌的《风起洛阳》等,都改编自马伯庸的原著。
可以说,每一次马伯庸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他所擅长的是通过鲜活生动的史料和诙谐的故事,展示了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和小事件,引导大家观察历史典籍中小人物的真实情绪表达和古代人生活细节中所藏的趣味,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历史不仅有宏大叙事,更有细到末微处的小事情、小人物。马伯庸的作品打开了人们对历史事件全新的认知角度,又兼具悬疑和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深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两京十五日》是首部马伯庸原著改编的舞台剧作品,它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约五十字的真实历史。“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明史》中短短几句、寥寥数笔,点石成金般的化作一篇跌宕起伏的紧张故事。
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要仅用短短15日跑完南京到北京的两千两百多里路。太子是怎么回来的?有谁陪着?用什么交通工具?路上遇到了什么?会不会有人不想让他回来即位?无数的空白《明史》没有交代,因此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就提供了一些合理的猜想,虽不是正史,但合理且有趣。落难的太子、南京城的小捕快,心思缜密的女医官、郁郁不得志的芝麻官,四人必须在十五日内跑完南京到北京的两千两百余里路,去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明朝,这背后到底又有什么样的玄机与阴谋?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以3个小时浓缩近70万字的原著精华。缜密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连续反转的高能剧情,让人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思考人性与生命的意义。
此次担任导演的是曾执导舞台剧《回廊亭杀人事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赵淼。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担任视觉总监。
226个舞台角色、400余件服装道具、全程无收光的表演方式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并通过光影与多媒体结合,在舞台上营造出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实现波澜壮阔的时空穿梭、日行千里的奇幻篇章场景。
【演出信息】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
时间:2023年4月14-15日(周五-六)19:30
地点: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南都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康紫铃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