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促科技创新、谋共同发展、惠全球人才”为主题。
本届大会,罗湖区围绕“新罗湖·向未来”“湾区枢纽 万象罗湖”的主题,参加了线下1号馆罗湖展区、1号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板块、1号馆人才企业好物荐展厅、5号馆科普馆、6号馆国际人才街区等展览展演活动,展示罗湖城区新定位、新形象。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米勇、罗湖区副区长冯健、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郭桂林、罗湖区人才工作局局长曹双玺到罗湖展区参观,并指导工作。
线上线下全面展示罗湖城市形象,线上展厅开放至11月
1号馆罗湖展区216平方米,设计灵感源于“人才之家”,结合罗湖“三力三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新罗湖·向未来”“一半山水一半城”等区域发展要素,整体以温暖且丰富的色彩,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包容、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市形象,欢迎全世界各地区人才加入罗湖大家庭。
展馆分“智通罗湖”“智汇罗湖”“智创罗湖”“智享罗湖”四大板块,从整体概况、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生活环境等,多维度、全方位解读罗湖新定位、新布局、新政策、新亮点。本次线下展馆将同步至线上虚拟展厅,在线上展示至2023年11月。
罗湖展馆内,在“智通罗湖”展区,主要介绍罗湖总体情况,介绍罗湖历史沿革、口岸轨道交通、深港融合等,突出区域优势。
在“智汇罗湖”展区,除了介绍最新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外,辖区院士(专家)工作站、专精特新、文化创意、黄金珠宝、金融、科普基地、科技创新教育标兵学校等11家企事业单位,还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和特色产品40余件。如城安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城市安全检测、监控、报警等系列产品;深水水务展示了最新水环保的科技发明专利产品和技术;星火电子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机架式服务器;平安银行则展示了“平安3号”“车载OBD”等智慧物联产品;兰科植物研究中心展示了最新培育或新发现的珍稀兰科植物;萃华珠宝展示了九五至尊花丝龙盘、中华盛世珐琅龙盘、心有观音等工艺繁复、创新工艺的产品;柏星龙展示了为其他品牌定制创作的包装设计产品;金雅福展示了用复原、复刻技术制作的商朝大金面具、清代金嵌珠錾花杯盘,“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等产品。在科普教育上,翠园中学展示了学生最新文创作品和科创作品。现场还为辖区企业提供了招聘信息发布,面向现场提供了30余个中高端招聘岗位,广纳贤才,应聘者积极踊跃。
在“智创罗湖”,详细介绍了罗湖区人才政策、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人才服务体系,突出人才政策竞争优势,营造罗湖区招才引智的良好氛围。
在“智享罗湖”,充分展示城区环境、文化体育、教育资源、医疗服务、服务中心等优质创业生活环境,展示人才研修地图,突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氛围。
桂园街道打造国际化高地,塑造国际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本次罗湖展区还设置了“打卡点”,让前来罗湖展区参观的人才,在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留下个人风采,成为罗湖展区的亮点。
在5号馆科普馆,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仙桐实验小学也进行了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示。
在6号馆国际人才街区,罗湖区桂园街道展示了该街道具有国际化水平和本土化特色的成果。桂园街道地处罗湖中心区,拥有蔡屋围600余年的历史传奇沉淀,四大银行总部、华润万象城、京基100、地王大厦、罗湖书城、深圳大剧院等皆汇聚于此,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桂园街道抓住发展机遇,将打造成集金融、商贸、消费、文化于一体的国际化高地,为构建深圳全市国际化街区网络提供先行经验和示范样板。
此外,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大会其他活动,提供合作发展的机会:萃华、星光达、柏星龙入选了人才企业好物荐展厅;榕亨实业、科荣软件参加国家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区,现场推介科技创新成果、创业项目,进行产品交易;中银信息、科荣软件、星火电子、深圳电器、通创通信等企业参加“名校名企对对碰”活动。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罗湖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十三五”期间,罗湖区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并提供包括子女教育、住房安居、健康管理、研修津贴、政策宣传等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建成区级42个人才服务工作站和122个人才服务网点,集聚了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人才载体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罗湖区人才总量超过36万人。
2022年,罗湖区发布了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教育、卫生健康人才优势高地建设工程、红岭‘金融+’人才引领工程、高端商务人才集聚工程、大梧桐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工程、商贸消费人才转型升级工程、文化创意人才提升工程、社会发展支撑人才强基工程”七大人才工程,不断完善“1+10+N”人才服务体系,以数字化改革打造全体系人才服务平台,以用户思维做好人才专属服务,以市场化理念凝聚多元人才服务合力。到2025年,实现罗湖区人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人才创新支撑更加显著、人才载体类型更加丰富、人才服务生态更加完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内开放创新、公平透明、宜居宜业的创新城区,塑造国际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林敏儿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