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1期试点地区。为推进试点工作,广州市委平安广州建设领导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组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研发出一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监测评价体系——“红棉指数”,旨在通过常态化监测、数据化评估,科学反映每个季度、年度全市各区的社会治理效能。
从2021年至今,“红棉指数”滚动监测发布,已逐渐成为广州各级各部门推进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创新设立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写进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课题组通过采集包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22个单位,涉及全市11个行政区社会治理领域的1980条统计数据,分析、测算出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2022年度监测结论,展示出各区在探索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方面的成效。
“红棉指数”持续监测
助推2022年广州多个领域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通过“红棉指数”持续监测和应用推动,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多个领域的社会治理成效比2021年有了明显提升。
人身安全领域。相比2021年,全市的刑事立案数、八类严重暴力犯罪发案数、“两抢一盗”立案数、毒品犯罪案件数均下降明显,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
食品安全领域。全市破获食药环领域犯罪案件数比2021年减少703宗,食品抽检合格率基本持平,食品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出行安全领域。全市交通事故数比2021年减少149宗,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减少,交通安全稳步提升。
生产安全领域。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比2021年减少87宗,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法治保障领域。各区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数增加1905件,各区法院发出司法建议数增加78件,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不断增强。
德治建设领域。2022年全市评定的见义勇为人员有116人,比2021年增加68人,弘扬正气的氛围愈发浓厚。
公众参与领域,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协助处置事件增加428宗,群防群治活跃度明显提升。
总体情况
黄埔三大领域得分居前三
命案全市最少,社会组织发展好
黄埔区德治建设度、公众参与度、智慧支撑度指标测评得分均进入全市前三。
黄埔区命案发案数量并列全市最少,命案破案率达100%;检察机关全年发出检察建议数达365份,全市最多;社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13.3个,辖区3A以上评估等级社会组织达89个,两项数量均为全市最多,社会组织工作开展较好。
越秀多个领域均衡发展
生产安全得分最高,“好人榜”人数最多
测评得分显示,越秀区社会治理水平持续较好,整体呈现均衡发展态势。
越秀区交通事故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为全市最少,辖区交通安全形势相对较好;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全市最少;入选各级“好人榜”达24人,全市最多,德治水平整体较高。
南沙社会安全、法治保障“数一数二”
出行安全、司法质效等指标得分高
南沙区综合得分对比2021年度进步明显,社会安全度得分全市最高,法治保障度得分居全市第2,在权重占比最大的两类指标中得分较高。
南沙区查处醉驾案件数全市最少、电动车违法行为全市最少,出行安全得分最高;火灾警情数全市最少、火灾伤亡人数为零;区法院一审案件发改率仅1.64%,司法质效指标得分最高;人民调解成功率达100%,诉前联调成功率达79.68%,两项均为全市最高。
社会安全度
南沙、荔湾、从化居前三
南沙、荔湾、从化区社会安全度测评居全市前三,分别为36.62分、36.14分、35.94分。
南沙区有8项社会安全度指标测评得分排名全市前3,其中出行安全得分最高。
荔湾区的食品安全、社会心理安全得分全市最高。
从化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四项指标得分均为全市最好。
相比2021年,白云区刑事立案数、命案发案数、刑事命案死亡人数、侦破食药环领域犯罪案件数、安全生产事故数、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均下降明显,安全隐患整改率提升8%,社会安全整体明显好转。
人身安全:从化刑事案件破案率最高
从化、南沙、黄埔区人身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从化区刑事案件破案率最高。
荔湾、黄埔、从化区命案发生数均最少。
7个区命案破案率达100%。
从化区毒品犯罪案件数最少。
食品安全:荔湾食品抽检合格率最高,增城合格率最低
荔湾、番禺、黄埔区食品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白云、荔湾、海珠区破获食药环领域犯罪案件数相对较多;天河区最少,仅71件。
荔湾、番禺、黄埔区食品抽检合格率居全市前三。
财产安全:从化电诈案件最少
从化、南沙、越秀区财产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番禺、天河、白云区破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量居全市前三。
从化区全年的电信诈骗案件仅395宗,全市最少。
出行安全:南沙醉驾案件最少,越秀交通事故最少
南沙、越秀、海珠区出行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越秀区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最少。
白云、增城、花都区查处醉驾案件数量较多,南沙区醉驾案件最少。
全市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145.8万余宗,南沙区最少。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越秀区为零,其它各区均有发生。
消防安全:从化、南沙、花都区得分居全市前三
从化、南沙、花都区消防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全市有3个区火灾伤亡人数为零。
生产安全:越秀事故数最少,番禺隐患整改率最高
越秀、天河、番禺区生产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越秀区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均是全市最少。
11个区全年共排查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合计90755宗,番禺区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率最高。
社会心理安全:天河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最高
荔湾、番禺、南沙区社会心理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全市5个区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零发案”。
天河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最高。
番禺区精神障碍防治医生人数全市最多,达62人。
环境安全:从化查处环境案件最少,越秀环境信访最少
从化、海珠、越秀区环境安全指标测评得分居全市前三。
越秀区环境信访最少。从化区立案查处环境案件数最少。
法治保障度
番禺、南沙、花都居前三
番禺、南沙、花都区法治保障度指标测评得分居前三,分别为25.32分、24.92分和24.32分。
番禺依法行政水平较高
番禺区行政复议直接纠错率仅为3.97%,全市最低,依法行政水平较高;行政复议间接纠错率达26.66%,居全市第2,通过行政和解等手段化解行政争议的力度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数为241件,数量居全市第3。
南沙司法质效指标得分高
南沙区法院一审案件发改率为1.64%,得分全市最高;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执行法官人均结案数均为全市最多;人民调解案件成功率为100%,诉前联调案件调解成功率为79.68%,均为全市最高。
德治建设度
从化、黄埔、花都居前三
从化、黄埔、花都区德治建设度指标测评得分居前三,分别为5.59分、5.48分、5.41分。
从化见义勇为人数最多
越秀入选“好人榜”人数最多
从化区44人经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认定为见义勇为人员,全市最多。
越秀区24人入选“广州好人”“广东好人”“中国好人榜”,全市最多。
天河区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数量达74家,居全市之首。
增城区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达13673场次,全市最多。
花都区A级纳税人企业占当地注册企业比例全市最高,辖区企业诚信建设较好。
公众参与度
黄埔、白云、花都居前三
黄埔、白云、花都区公众参与度指标测评得分居前三,分别为8.92分、8.85分、8.34分。
黄埔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黄埔区社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13.3个,全市最多;3A以上评估等级社会组织数量有89个,也是最多,社会组织整体发展质量较高。
白云每万人拥有注册志愿者全市最多
白云、越秀、花都区万人拥有注册志愿者人数居全市前三。其中,白云区每万人拥有注册志愿者1180人。
增城、白云、番禺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场次居全市前三,增城区开展场次达21473次。
荔湾、黄埔、越秀区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居全市前三,荔湾区志愿者人均服务时约14.74小时。
花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明显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最小应急单元约2.3万个,白云区数量最多,其次是海珠、天河区。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645件,增城区数量最多,为178件,最小应急单元作用发挥明显。
花都、白云、黄埔区的居住地党员人均开展服务活动次数居全市前三,分别为11.38次、11.17次、10.73次。
智慧支撑度
越秀、天河、黄埔居前三
越秀、天河、黄埔区智慧支撑度指标测评得分居前三,分别为9.34分、9.32分和9.18分。
黄埔穗好办业务网办率达100%
越秀区电子证照应用率100%,全市最高。
天河区上报网格事件数695715件,全市最多。
黄埔区公安24小时自助办证终端投入量有68台,全市最多;穗好办业务网办率达100%。
联合出品:广州市委平安广州建设领导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组、广州市委政法委、南方都市报
统筹:李陵玻 邹琳
主笔:吴笋林
研究员:卢婉珊 吴笋林 何生廷 叶孜文 王瑜玲 赵青
制图:张许君
编辑:王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