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快评”是一档由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开设的评论栏目,将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热心读者投稿,本期特邀评论员是香洲区政协委员、南都智库珠海民情观察团专家禹华超。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无障碍环境建设能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更好地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日益深入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多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城市建设,把建设无障碍城市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将无障碍融入城市发展的各方面。2022年12月3日起正式施行的《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除残疾人外,还将老年人、儿童、孕妇、伤病患者等有需求者均纳入立法保障范围,让人人都能成为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使用者、体验者和受益者,实现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肯定和点赞。
高新区金银湾公园的无障碍通道标识
由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面广、规范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珠海无障碍环境在逐年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场所等领域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较高,但对照法律法规规定和人民群众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珠海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短板。
根据南方都市报联合多个单位开展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走访情况,不少社区公园的无障碍改造并未达标,一些无障碍设施建成后,由于维护不力导致不少设施损坏、废置,又因为管理不力,出现了无障碍设施被侵害、占用等情况,给残疾人出行增加了障碍。
香洲区南虹社区公园的无障碍厕所存在被占用
当前,珠海正加大推动珠海城乡融合发展、全域高质量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也从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发展到无形的法规、制度、标准、社会观念、公共意识、信息交流以及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无障碍环境建设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
对此,有以下建议:
一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职尽责。政府要加大对《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市干部职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各级政府及部门和建设领域专业人员要树牢“通用设计”无障碍理念、依法履职尽责,立足岗位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根据珠海实际情况,探索制定符合珠海实际的相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设施内容和标准,积极制定并推广无障碍建设的清单,推动设计规范化、施工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操作规范,消除无障碍设施的“堵点”和“痛点”。
金湾区金湖公园的无障碍停车位
此外,政府还可以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检查评估。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引导全社会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众,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是要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真正让需要无障碍环境的群体感受到政府的关怀,让无障碍成为珠海一张靓丽名片。
“南都快评”栏目 出品
统筹:王靖豪
实习生:张景淞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有爱无碍·蓝皮书访谈录
南都快评
无障碍城市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