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04-21 16:26

微信图片_20230420234252.jpg

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道路,尤其是通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实现现代化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那么外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4月18日-20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召开。南都记者通过采集梳理论坛公开的外国政要、外国学者发言资料和20余篇专访报道,经词频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迅速”等均为外国政要、外国学者在谈及中国式现代化时使用的高频词。

在他们看来,现代化的中国在经济社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为世界瞩目。同时,中国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战略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声音,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

微信图片_20230421142425.jpg

在外国政要、外国学者眼中,中国式现代化与“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迅速”等词汇相关联。

以中国方案答世界之问

01/哪些因素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长远愿景、强烈意愿、基础设施、科学技术

何为现代化?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可明确的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早在1954年,中国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步走”设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资料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至2022年的1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过去45年间,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和人的进步,不管是速度还是规模,这些进步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看来,这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认为,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不断适应现实情况变化。他提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其他国家就多次尝试运用其改革思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现代化,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然而,多年来只有中国曾保持了数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指标。“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没有盲目复制其他国家做法,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菲律宾前总统、菲律宾高级副众议长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表示,如果让她总结中国近40多年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她会指出四个因素:立足长远愿景、拥有为此愿景付诸行动的强烈意愿、重视基础设施、重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整个世界体系日益复杂并加速转变的情况下,中国正在打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任何国家想要取得成功都要拥有能够鼓舞人民的理论根基,还有或大或小,但必须清晰的目标设定。”梅利尼科夫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愿竭尽所能实现中国梦,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前提是好的治理制度和稳定的国内局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明确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认为,中国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意义十分重大。

“现代化是一个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甚至是无止境的过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化”本身就是变化和转变。

微信图片_20230421145931.jpg

02/哪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合作案例

粤港澳大湾区因其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使命,成为海内外嘉宾在讨论“中国式现代化”时的热点。制度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正看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

“人类未来的兴衰也许取决于世界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大湾区是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一个合作示例。”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戴维森勋爵表示,《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大湾区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探索(Discovery)亚太电视网内容副总裁魏克然表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收入差距等不平衡发展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有利于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这些难题。他认为,大湾区的11座城市定位不同,是多元化又统一的区域。未来,可以通过科技在大湾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

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在中国,科技创新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据我所知,大湾区约有16家量子计算领域的初创公司,有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产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无一不体现了大湾区对未来技术的关注。”戴维森勋爵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全球性、开放性最好的代表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治特聘教授、巴西前旅游部部长福鑫认为,从大湾区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未来在制造业、创新等领域都会在世界领先。

“我们必须要思考大湾区的定位在未来将是如何的。如果在未来的5-10年当中,世界经济局势将会更加困难,政治局势更为紧张,大湾区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是我们应该问自己的问题。”福鑫说。

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前特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分享了几个巴基斯坦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的案例。他表示,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着目前巴基斯坦唯一的地铁线路,不少广州企业参与了瓜达尔港的建设;一些从事中巴贸易的商人会在广东经商,很多巴基斯坦人才会到大湾区从事IT行业。他期待,巴基斯坦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可以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为进一步发展包括与俄罗斯在内的国际合作提供新机遇。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的中国,因为中国是保障全球稳定及世界多极化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俄罗斯联邦驻广州总领事亚历山大·切尔诺乌索夫称。

微信图片_20230421145937.jpg

03/中国和其他国家怎么合作?

对外开放让世界共享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对外开放”成为论坛上外国嘉宾提及的高频词,他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开放、互联互通、增加交流和包容性的贸易自由化,这是经济社会和人类进步最好的保障。”伊夫·莱特姆说。

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亚历山大·切尔诺乌索夫表示,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到2022年底,双边贸易增长30%,达到了185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也达到了战略层面。自2010年以来,俄中石油管道成功运营,2019年底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成功运营,俄罗斯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新加坡自早期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坚定的合作伙伴。”在论坛开幕式上,新加坡前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表主旨演讲,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1994年提出两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该项目取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最好的经济开发园区。2007年,他本人提出了第二项政府间合作项目,也就是中新天津生态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相契合。2015年,现任总理李显龙接受了中国的对中新第三项政府合作项目的提议,即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该项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连。

“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新加坡历任领导人始终竭力厘定中国的优先事项,进而规划出两国利益汇合点,我们两国也因此获得了双赢的成果。同样的,东盟各国也处在有利地位,能够从中国的发展中抓住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吴作栋说。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范式。在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看来,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精神的完美体现,是开放发展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原则就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国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还有财政能力,并且能够承接和交付大型的项目。这正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所需要的支持,也是越来越多国家把中国视为友好、信任和值得尊重的伙伴的原因。”

“我们要合作,不要对抗。我们希望对话真正成为未来前景,确保大变局中的和平。”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表示,2024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将借此契机组织一个关于文化、旅游和人文交流的动员年,让2024年成为中法合作的高光年份。

微信图片_20230421145941.jpg


04/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地缘政治紧张,粮食、能源、气候等多重危机并存……国际嘉宾在肯定中国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世界一系列不确定性的担忧,由此反映折射出另一观点——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为世界带来更多解决方案。

“对我们来说,当前最紧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建立以尊重各国合法诉求,即国家利益和特点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伊万·梅利尼科夫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是成功建立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建设性对话,为保障地区和平与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十余年来这一理念反复被中国政府强调,并先后向世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发出了正确的声音,提出了正确的倡议。”伊夫·莱特姆曾向媒体表示,世界各国应该清楚眼前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而走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之路就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韩国世宗研究所理事长、韩国前总统统一外交安保特别助理文正仁受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表示,坚决反对零和博弈、反对集团主义,同时大力提倡尊重彼此的利益,寻求共赢的未来。“这些我都非常赞同,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积极斡旋推动沙特、伊朗复交,并在俄乌冲突中提出了和平倡议。”

在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看来,中国是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国际秩序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重大活动中国不是主要参与者,无论是工业、文化、科学、太空、海洋等等。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目的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创新完善。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激荡的世界应走向何方?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汉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认为,目前全球遇到了很多共同的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零和博弈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而中国基于自身文化提出的双赢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典范,供其他国家学习,走向更加公平可持续性的未来。为实现这样的愿景,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并促进多边主义,我们必须要共同面对全球治理中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减贫,努力创造更加繁荣的未来。”印尼执政党青年联盟负责人雷吉娜·维安尼说。

微信图片_20230421145944.jpg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策划:裘萍

统筹:李颖 冯芸清

执行统筹:李竹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王诗琪 李竹

编辑:黄琼红

设计:张博

部分内容来自广州日报

编辑:李竹,梁思华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