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届广交会上,广州中小企业在“家门口”实现“买卖全球”。4月20日,记者跟随中小企业线路采访团走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感受“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活力,探索高质量发展前景。
走进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一块镌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字样的巨石巍然耸立。短短八字,重似千钧,为全国中小企业注入了强劲信心与底气。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肯定了中小企业在自出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后,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广州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6万元初创资金到拿下亿元订单
这家企业决定走“智造之路”
从2008年创业时的4个人、6万元初创资金,到2018年拿下3亿元、200台机器人的奔驰订单……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明珞装备展示了一个民营企业走智能制造路线的勇气与韧劲。
“到目前为止,我们有70%以上的业务都是海外业务。” 明珞装备市场品牌总监梁音介绍道,成立至今,明珞装备一直深耕智能制造,致力于产品研发、生产工具、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创新。截至目前,明珞装备已申请知识产权1233项,包括专利申请703项(其中国内国际发明专利319项),软著207项,作品著作权200项,商标123件,有十多项实现了全球领先。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数字化智造解决方案展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在研发、销售、出口等方面的情况,并寄语“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梁音表示,这在当时给了企业每一个人以信心,也给了市场以信心。“2018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飞跃,我们的技术真正得到很好的应用,并开始走向全球。”
此后,明珞装备致力成为工业制造数字化的服务商,将技术赋能到中国更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以其世界领先的“虚拟制造”技术为例:在过去,生产一条产线,需要设计、搭建好之后才能对产线进行调试、验证,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就需要重新设计与安装。整个生产线的建设或长达2年。而虚拟制造则可以实现提质增效,在虚拟环境中就可以将生产线搭好,并进行优化验证,大约半年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一技术可以做到大幅缩短产线交付周期,为客户节省成本。
“每一个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一一步步走出来的。”梁音表示,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明珞装备得以不断壮大自身研发实力。2021年,明珞装备联合西门子、华为、中国移动等生态合作伙伴,组建广东省CPS离散制造数字化创新中心,为离散制造行业提供产线技术级管理标准、产线评估、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金融等协同的共性技术、创新协同服务等,辅助传统制造业升级。未来,该中心计划覆盖全国主要的工业制造省市,根据各地产业规模建设100家不同级别的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中心,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
给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的药
这家本土药企谈做原研药的初心
3月23日,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广州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研发出的来瑞特韦片(商品名:乐睿灵®)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上市,并收到药品注册证书。这是广东首个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口服小分子化学药物。
“这是中国首个单药3CL口服抗新冠病毒一类新药,也是全球首款无需联用利托那韦的拟肽类3CL靶向新冠治疗药物。” 众生睿创总裁陈小新介绍, 2018年,众生睿创从众生药业分拆出来后,专注于呼吸系统和代谢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发与商业化。
2020年初,新冠病毒感染暴发,公司快速决定布局广谱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口服药物研发,众生睿创是国内最早布局3CL靶点项目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据陈小新透露,目前多家医院均有开出来瑞特韦片的处方。
“对于我们而言,新冠口服药物的商业化是第二位的,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我们做药的初心: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陈小新表示,正是这样的初心,支撑着团队成员在药物研发的每个关键节点攻坚克难,步履坚定。
众生睿创实验室
众生睿创原研药的成功上市,再一次验证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底气与魄力。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州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以年均增长10%的速度迅速崛起。在此前召开的“单药3CL靶向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研发研讨会”上,专家们均认为,来瑞特韦片跑出了新药研发“加速度”,其背后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持,以及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正是“四链”融合聚集力量才能在短期内共同完成新药研发的艰巨任务。
海归创始人落户华南新材料创新园
这家企业带来智造之“光”
“这款产品是用在5G基站上的产品,功耗可以达到0.7瓦以下,国际上的头部企业只达到1.2瓦、1.1瓦。” 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云鹏拿着“25Gbps SFP28 CWDM光模块”产品介绍道。他强调,到目前为止,这个产品在世界上是十分领先的。
光为科技产品展示
光为科技(Liturex)于2017年12月创立,是广州市唯一一家具备光芯片与模组研发及量产能力的高科技公司。据了解,该创始团队由硅谷世界级科学家组成。历经四年不懈努力,光为科技已经成功研发和量产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高速光芯片、3D感知光芯片以及超低能耗光模块等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光为科技自主研发并已量产的世界首创的BH结构1577nm DML光芯片,是光纤到户网络升级最重要的芯片,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拥有此技术。25G DFB光芯片系列,通过了严格的5000小时可靠性验证,解决了国内卡脖子技术难题,该光芯片系列已被广泛应用于5G网络及数据中心,客户包括三大运营商、设备商以及各大数据中心。
记者了解到,光为科技(Liturex)坐落于华南新材料创新园,该园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是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约10年的运营,大批高速增长的企业在这里涌现。园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68家、规模以上企业76家、潜在独角兽2家、专精特新65家(国家3家)、新四板挂牌企业91家、瞪羚企业/瞪羚培育企业50家,已上市企业4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23家,历年双创大赛获奖企业75家。
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总经理谢泽帆告诉记者,园区一直以来围绕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共性需求,如股权融资、人才招聘、项目申报等,打造了一整套产业的精准服务体系。“园区会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优势,为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围绕其市场链、人才链、创新链等做资源整合。”他透露,今年园区拟成立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的华新园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科技局:
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占我国企业总数90%的中小企业,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细胞”。其中尤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最强,更能折射出城市的创新面貌。据广州市科技局数据,2022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23万家、1.67万家,双创历史新高;占全市企业总量千分之六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市国内税收收入的七分之一;“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六分之一,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融资难”是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遇到的普遍难题。通过推动科技金融“创”“投”“贷”“融”联动发展,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创新支撑体系,才能从实质上促进优质科技企业发展。2015年起,广州市科技局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同时,在更大范围实施“以投代评”“以赛代评”“以赛促评”机制。
据统计,2022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共吸引3284家企业参赛报名,其中,广东省赛有95家广州企业获奖,占广东省赛获奖数的47.5%;7家企业进入全国总决赛,晋级数量居全国第二,云舟生物荣获全国一等奖。深度结合广州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12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授信超71亿元。
截至2022年底,科创母基金已累计开展六批次子基金遴选,遴选出81只意向子基金,拟设子基金总规模417.08亿元;科创母基金已与22家合作机构完成子基金组建落地,实缴规模合计71.95亿元;投资项目168个,投资金额37.74亿元;科创母基金已投资广州项目79个(含引进项目),投资金额16.66亿元,实际完成返投倍数2.88倍。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合作银行累计为广州市10598家科技企业累计提供贷款授信超116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金额727亿元。
采写:奥一新闻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相约广州 “买卖”全球!聚焦第133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