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由深圳出版集团主办、深圳出版社出版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由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图书情报学会编制的《202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分别发布。
在两份报告中分别提及,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远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与307个各类自助图书馆,共同形成了覆盖深圳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6053.3万册、件,其中实体文献藏量2925.62万册、件,电子文献藏量3127.68万册、件;持证读者416.45万人。2022年全市各馆进馆人次1501.34万人次,实体文献外借量1579.90万册次,举办的线上、线下各类读者活动1.82万场,参与市民达1931.07万人次。从这两份报告中可见深圳推动全民阅读,以及“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果。
聚焦高质量发展,发挥阅读融通城市、共建人文湾区的作用效能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是国内首部以城市为单元的阅读行业年度报告,自2016年发布,迄今已连续出版8本。该项目由深圳市委、市政府指导,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深圳出版集团主办,深圳出版社出版,深圳市全民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牵头、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写。
该书致力于打造全民阅读行业对话交流平台,形成立足深圳、放眼全国、展望世界的阅读文化交流圈,通过阅读融通城市内外,反映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年度发展态势,深挖全民阅读深圳经验,建立“书香深圳”标准体系,讲好深圳阅读故事,打造行业标杆,为全国乃至全球阅读推广工作贡献可供借鉴的经验范式,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明典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出版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以“读时代新篇 创文明典范”为年度主题,由主报告、“高质量发展”专题、年度观察、数字阅读、未成年人阅读、阅读建言、阅见世界、附录等8个内容版块组成。
全书紧扣2022年深圳全民阅读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选录首届全民阅读推广(深圳)峰会专家研究成果,创新策划“高质量发展”专题版块,收录“书香深圳”测评、“图书馆之城”、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等五篇专题报告,充分展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成果。精心打造“年度观察”版块,展现深港文脉相通、同根同源、互鉴互补的精神内核,发挥阅读融通城市、共建人文湾区的作用效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全民阅读”连续第10次写进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第二次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标志着中国全民阅读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深圳是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最早的城市,近年更以“城市文明典范”为战略目标,持续发挥“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先行示范、智力支撑与创新驱动作用,通过全民阅读为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强力赋能。《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特别设立“高质量发展”专题版块,发布“书香深圳”测评年度报告、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总结“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全国新书首发中心”等城市阅读品牌的建设成果,从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城市阅读推广服务、市民阅读行为习惯等维度客观呈现并深入剖析深圳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助力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完善路径与未来展望。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首次设立“年度观察”版块,立足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历史语境,聚焦“阅读融通与湾区共建”,收录《共建人文湾区,以出版发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当你爱上维港那片海,也会眷恋深圳这条河》《深港共读:奇迹之城遇上东方之珠》等多篇文章,呈现阅读推广对于深港互通、湾区融合的独特作用,彰显“湾区共读”对于深化城际联动、合写中国故事的高瞻远瞩。
反映城市阅读态势,“书香深圳”城市阅读指数得分创五年来新高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集中发布全民阅读行业调研报告,其中,《2022年“书香深圳”测评结果报告》连续第9次发布深圳阅读指数,《202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多方位、多角度展现市民读者的阅读喜好与特点。《香港全民阅读调查》由香港出版学会发起和执行,通过抽样调查反映香港市民的纸本和电子阅读习惯,自去年起每年在本书同步发布。
根据《2022年“书香深圳”测评报告》显示,2022年深圳阅读指数为87.79分。其中,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得分为60.51分,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得分为27.28分。
2022年度深圳成年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94.2%,高于全国水平(81.6%)。深圳成年居民图书阅读率84.0%,远高于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59.7%;深圳成年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为84.2%,而全国数字化接触率为79.6%。
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其中纸质书6.33本,电子书11.66本,远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电子书3.30本)。深圳成年居民每天的综合阅读时长约为2个小时(116.98分钟),比上年的92.58分钟多出24.4分钟。深圳居民图书阅读的日均时长为68.98分钟,是全国平均水平(21.05分钟)的3倍多;数字化媒介方面,深圳居民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的日均时长为26.54分钟,是全国平均水平(11.78分钟)的2倍多。
为回应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趋势与需求,“数字阅读”版块选录三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元宇宙时代的阅读与出版》在“元宇宙”视野、场景下考察人类工作生活及阅读行为的变与不变,前瞻性地指出出版行业将面临根本性变革和重启。
综合来看,深圳居民在阅读媒介使用上的突出特点是“拿着一本书阅读”和“抱着数字媒介阅读”并举。在大家手机几乎不离手的当下,深圳人对纸质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阅读方式保持了一种坚守,深阅读人群正在逐渐扩大,系统性地获取知识愈发普遍,体现了书香深圳多年建设的成果。
立体呈现深圳市民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行为特点
《202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今年是第7次发布,该报告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图书情报学会自2017年起编制,于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发布,聚焦市区图书馆统一服务成员馆网点分布、文献借还,读者群体特征、阅读偏好、关注热点,数字资源使用、新媒体服务,以及全城阅读活动等维度,深入挖掘、立体呈现上一年度深圳市民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行为特点。
结合近5年阅读数据,全市统一服务呈现以下特征:1、“一证通行、通借通还”范围不断拓展,2022年全市统一服务网点数达968个,同比2018年增长61%,是2016年的2倍;2、持证读者逐年增加,2022年新增注册读者近60万,是2018年的2.6倍,累计注册读者达401万,同比2018年增长86%;3、2022年文献借还量2510万册次,同比2018年增长10%;4、“80后”一直是阅读主力军,外借文献量常年高居榜首,2022年达671万册次,占比46%;5、外借读者人均借阅量稳步增长,2022年为30册次,创历史新高,同比2018年增长24%,是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6.3倍,是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4.7倍;6、经典阅读频繁出圈,《红楼梦》《活着》《平凡的世界》等经典名著常年稳居图书馆网站关键词搜索榜前十,“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的多种图书入选“图书馆之城”外借排行榜,截至2022年底,270种推荐图书累计总外借量高达142万册次;7、数字资源海量优质,市民读者畅享云端阅读,深圳图书馆数据库全文下载量逐年增长,2022年高达5155万次,居历年之最,同比2020年增长59%;8、新媒体服务矩阵迭代升级,深圳图书馆微信微博关注用户数突破195万,是2018年的3.2倍,位于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9、阅读活动线上线下全面开花,2022年全城举办1.82万场阅读活动,同比2018年增长27%,活动参与读者193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是2018年的3.9倍;10、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任梦浪漫告别图书馆——一个人、一座城,最美好的双向奔赴”刷屏全网,引发专业核心期刊专栏笔谈,深度探讨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图书馆之城”主题歌《万卷芳华》唱响全城,生动传递图书馆的精神内涵。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编辑: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