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4月22日,“芳华·王朝刚作品展”在深圳市宝安区若同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王朝刚20多幅绘画作品。展览题目来源于小说《芳华》,对于艺术家王朝刚来说,“芳华”不仅意味着“诚实的”记忆,一代人的现实与想象,还关乎艺术生命的蜕变和对绘画、个人本体的思考。自1997年至今,展览跨越艺术家26年的绘画生涯,呈现了他对“芳华”这一喻体的独特诠释和深刻思考。展览由中国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担任学术顾问,知名策展人朱彤策展,展览将持续展至6月30日。
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了解到,艺术家王朝刚1975 年出生于重庆,现任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科研处处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市油画学会秘书长,重庆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在巴黎、上海、杭州、深圳多地举办个展,作品参加“第 7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际艺术双年展”、“第 17 届孟加拉亚洲艺术双年展”、“流变与共在: 中国新现实绘画”等国际性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和私人收藏。
本次展览由“解析花卉”系列、“中国式风景”系列、“荼靡”系列、“镜花缘”系列、“秘境”系列以及“存在”系列构成。策展人朱彤介绍,从艺术家早期作品便可看出,他对“花卉”题材有着独特的钟爱,这种爱超越景观本身,是深入的,并带有对时间、情感与实践的记忆,以及时代和所谓“物理时间”对于艺术家个体及创作的塑造,并通过理解和体验,呈现出他对生活、时光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朱彤表示,艺术家对经典艺术史的演绎和解构,也一直贯穿于近30年的创作脉络里,从《梵高梵高NO.1》(1997) 到《存在-从物到物》(2021) ,不同艺术家的符号,在王朝刚的笔下,都被归结于一种统一的个人风格和语言,被组合的打乱的艺术符号,有了新的生命和故事,而不再是“物”本身。他从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身份和认同的建构等方面来解构经典或现象作品中的自我意识,探讨对自我形象和表达的多层次、多面向的反思。在这些演绎动作中,不难发现,王朝刚从时间的线性性、相对性和复杂性等方面来展现作品之间的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如平面、深度、虚实、空间的多重性和不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深化为对时间和记忆的思考,对历史和未来的关注。
主办方表示,希望观众可以通过此次展览走进艺术家的“芳华”年轮之中,不拘泥于文本的限制,以行履的方式将诸多情感的碎片弥合,在生活和情感被分割、断裂和重组后,在象征性美学祛魅后仍然愿意观看这些要素所构成的时代画卷。
编辑: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