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碳中和迎投资良机?行业报告:需投资1.84万亿美元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04-28 14:48

4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研讨会暨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报告发布会在广交会展馆举办。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大湾区低碳转型中的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促进金融行业支持大湾区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建言献策。

屏幕快照 2023-04-28 下午12.42.09.png


大湾区实现“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路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柴麒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进入我国“双碳”行动的第一梯队,在转型力度、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创新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分析员黄卓晖介绍称,“大湾区在低碳发展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它有三个我国的低碳试点城市、两个区域碳市场,以及香港也承诺要成为2050碳中和的重点区域。”

前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原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认为,从低碳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得益于地域、产业结构的优势,与长三角和黄河等地区相比更有发展潜力,但大湾区的化石能源占比依旧较高,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大湾区仍面临巨大挑战。

黄卓晖则表示,对于现在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体系来说,目前也存在以下五方面的挑战。一是大湾区需要更多的跨区域政策协调,特别是新兴的转型金融;二是转型活动的定义不明确;三是对转型的科学性指导不足;四是加速转型的金融工具有限;五是碳市场机制不统一。


大湾区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需额外投资1.84万亿美元

为加速推动低碳转型进程,渣打银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在论坛现场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路径》专题报告。《报告》由多家机构共同参与撰写,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制造业、建筑业、道路交通三个能源消费侧关键行业的脱碳进展,并为上述三个行业的脱碳路径从政策和金融角度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制造业、建筑业、道路交通作为三大主要能源消费行业占大湾区2020年碳排放量的83%。按照报告估算,在维持“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情况下,2060年三大行业仍将有3.55亿吨二氧化碳待中和。

《报告》预计,大湾区需要额外投资1.84万亿美元,通过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推动清洁能源转型、落实节能技术运用等措施,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其中55%的投资需要用于上述三大能源消费领域。

渣打银行亚太区可持续金融主管黄翠芝在论坛上表示:“通过此次报告的发布,能够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方更紧密地合作,为转型金融在大湾区的落地和高水准实践提供参考,以进一步加快大湾区的脱碳进程。”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房伟权则表示:“此次研究识别了大湾区最迫切需要减排的领域及缺口,和大湾区最突出的优势及特长,相互连接匹配,期待化桎梏为潜力。


金融工具在大湾区脱碳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报告》还分析指出,在大湾区的脱碳进程中,金融业能够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为目前碳强度较高的石化、道路交通和建筑等行业提供转型融资。大湾区可以发挥其连通内外市场的独特优势,释放金融业在推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巨大潜力。

对于开发与转型相关的金融工具扩大融资的规模,《报告》建议,一是建立GBA资金计划,扩大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相关的金融工具应用;二是开发碳相关的金融产品,如IFC的森林债券、将碳信用嵌入SLL和其他碳交易产品;三是开发保险相关产品,以确保融资期限内的能源绩效;四是为投资低碳技术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税收优惠。

黄翠芝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渣打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北京等地组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的相关团队,专门为帮助我们的客户在在岸和离岸市场来进行融资。”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还介绍称,渣打银行已经宣布将在2030年前调动3000亿美元用于绿色和转型金融。

谈及未来大湾区低碳转型的发展趋势,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在论坛上表示,通过市场机制引领,科技创新,发挥湾区的体制优势,促进国际合作等工作,进一步深入大湾区低碳转型方面的示范作用。

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肖斯锐表示,未来区域碳市场如何创新、差异化发展,可以从创建适用于大湾区的自愿减排机制或碳普惠互认等方面开展相关的探索。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

编辑:王蕾娜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蕾娜50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