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释放了哪些信号?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04-29 10:41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对于如何理解上述会议提出的要求,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陈建伟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发展阶段的根本遵循,而金融风险是潜藏的重要风险点。此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正是基于精准排查风险的需要。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向记者表示,中小银行是各地方金融机构的主体,近年来中小银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全球受经济周期影响,不良债务增加,中小银行的抵御能力较弱;二是缺乏良好的企业治理、有效的外部监督和人才竞争等;三是数字化趋势下,中小银行的传统线下业务受到冲击。

武长海认为,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国大部分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经营性风险、不良资产率和隐性不良资产率大幅度上升,甚至会有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因此,亟需准确掌握中小银行经营实际经营状况。

“保险机构方面,尤其是财险公司,也出现了市场经营、内部治理等问题。信托机构方面,存在非信托本源业务比例太高、集中投资大量房地产等业务,业务较为单一等问题。”武长海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也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银保监会曾在2023年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由此可见,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问题近期受到监管部门和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

对此,武长海表示,在金融机构中,目前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等三类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较为集中,容易引发区域性或者全国性金融风险,因此一直以来受到监管和政策层面的重视。

针对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工作方向,武长海提出,迫切需要从根源上进行把脉改革。同时,必须按照现代金融的要求,进行市场化改革,加强现代科技应用,加强外部监管和现代化公司治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

编辑:王蕾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聚焦|经济开局良好,如何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