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深圳新高中建设“高歌猛进”,释放大量优质高中学位,为适龄学子们提供了更丰富,更多元的求学选择,纾解了许多家长和学子的学位之忧。一批高颜值、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高中拔地而起,亦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了深圳高中教育的格局——而在这场“新校崛起”的热潮中,尤为受到公众热切关注与瞩目的热门事件,当属深圳四所“新高中园”的开办。
这四所“高中园”是国内首次将数所高中组合建设,以“园区”形式推动高中办学的创造性举措。四所高中园分别由深圳公众心目中的“四大名校”(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牵头领衔举办,合计规划土地面积约上百万平方米。
其中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内的9所新高中已于2022年秋季开学,逾8000名学子首批驻园入读,足见深圳教育解决高中学位供应问题的决心和魄力。
“高中园”的办学模式类似于“大学城”、“大学园”,涉地面积大、办学空间广、师生人数多,办学资源和机制互通互联,打破了“单一高中”的局限,赋予了基础教育更多的可能性与想象力。现已开学的三所高中园经过将近一年的办学实践,亦初步摸索出一些可贵经验,为“高中园”这一崭新的办学形态赋予了可喜的势头。
近一年过去了,深圳高中园办学成效如何,是否实现了它最初构想的意图,是否符合公众期待?高中园里的师生迎来了怎样的学业生涯,带着上述问题,近日南都记者实地调查了办学已将近一年的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与校长和师生对话。
高中园内将迎“新高中” 招生总量有望突破“万人”大关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秋季,高中园将持续提升学位供应数量,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张,吸纳更多的学子入读。“高中园模式”也将惠及更广泛的群体。高中园内也会迎来“新高中”。预计四所高中园今秋招生总量将有望突破“万人”大关。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总校长李震宇透露,深圳实验中学高中园园区内的明理高中、崇文高中、卓越高中已于去年9月份如期开学,第四所高中今年也将启动招生,全园4所高中总招生计划人数将达到3100人。“深实高中园办学在落实过程中,与预期基本一致。”李震宇表示,在深实高中园开办初期,班子成员就提出了实现园区内4所高中1+1+1+1>4的明确目标,这是深圳市办高中园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所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联合党委副书记、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总校长张传平介绍,今年9月高中园内第四所高中—深圳外国语学校理工高中将如期开学,理工高中今年计划招生500人,加上高中园其他三所高中原计划招生的2500人,整个高中园今年将招生3000人,惠及更多的深圳学子。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联合党委副书记、总校长黄洁介绍,今年秋季,深高高中园内的第四所高中也将启动招生。“我们依托深高集团紧密型办学的经验,从去年开学的时候三个高中同时开办、同时启用、同时运营,到今年9月即将开办的第四所高中,我们的管理思路,整个的框架体系,我认为是比较成熟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中的、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圳中学高中园近期也发布了最新动态。深圳中学高中园面向2023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23名,并拟设置10个专业技术岗位,面向全国选聘优秀教师17名,于4月中下旬完成报名和招聘考试等程序。
高中园很“大”我们过得也很“嗨”
“很开心,很嗨……”就读于深圳高级中学高中园的高一学子覃梅回忆起今年3月份的那个“不眠之夜”,嘴角仍然挂着笑意。此前,她印象中的高中生活,是“一板一眼,只能好好读书啥也不能干”的,但在那个难忘的夜晚,她“嗨”了很久。
那是一场被称作“高中园之夜”的璀璨盛会,2600多名师生汇成了欢乐的海洋——园内三所学校大门齐齐敞开,欢迎同学们相互“串门”、“游园”。
同学们在这个夜晚尽显了他们的“神通”——80多个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摊位,都是由学生社团充当“主角”,譬如,新媒体艺术社展示了电脑程序绘制的美术作品;棋类社团展示了学子们纹枰论道的智慧交锋;数学社摊位设计了许多让同学们乐在其中的数学小游戏;语文类社团组织了“飞花令”等传统文化知识竞演……“好像有一种我们‘做主’,我们‘安排’,我们去HAPPY的感觉”,覃梅说,当晚她认识了很多朋友,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我也是才知道,原来我们的‘高中园’是这么‘大’的。”
“高中园之夜”隐含了深刻的教育寓意。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联合党委副书记、总负责人,创新高中校长黄洁提到:“‘串门式’感受不同学校的社团融合,学科融合,园区融合,3所学校师生在园区融合的环境里,享受着性格多样性、才艺多样性和美学多样性。”而更重要的,是要推动高中园全体学生的“走校”——只有园内多个学校频繁地“走动”起来,教学资源才会“互动”起来,师生情感才会“流动”起来,作为“高中园”真正的教育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起来。
运动打卡操场、图书馆、口袋空间、山景宿舍……学生们的小心愿获得满足
学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高中园的“大”,也感受到了高中园的爱与温馨。那些因科技赋能而变得体贴的设施设计,那些只有在体量巨大的“高中园”内才能建出来的跨校式共享空间,也让学生们有了别样的求学感受。
深圳高级中学高中园内有一座“网红打卡操场”。“运动打卡操场”引入智慧感应系统,操场的两边都伫立着电子屏幕,学生通过刷卡、刷脸就可录入个人信息。在操场上运动的过程中,该屏幕会实时记录学生的运动时长、运动里程、身体指标等,并生成专属于学生个人的体能评价报告。“也就是说,只要在操场上完成了运动,‘大数据’就会为你量身定做一份‘运动档案’。”深高高中园一位学生表示,同学们现在经常比拼“健康数据”,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有的时候舍友们还会用数据上的高低来兑换“先洗澡”、“后拖地”之类的“福利”。
同样,深高高中园的图书馆也是“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图书馆。譬如,园内三校的图书馆均配备了阅读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实时统计借阅次数、借阅率,了解深高高中园师生的阅读喜好。
在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一些别出心裁的空间成为了师生们钟情的去处。“我最喜欢的是遍布各楼层的‘口袋空间’”,张传平认为,“口袋空间”是深外高中园最亮眼的“校园一景”,这些空间遍布园区,设置巧妙,活泼灵动,为同学们的社团活动、自由讨论、表演排练、阅读休闲、师生谈心等提供了开放性场所,让深外高中园真正成为了学习、生活的家园、乐园。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的“口袋空间”。
“接下来我们还将布置读书角、外语角活动空间。未来学校的学校形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教师队伍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深外高中园的设计是一种超前设计,它让未来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而非教育的工厂。”教育化人,润物无声,张传平解释了这些设施背后隐藏的教育寓意。
就读于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明理高中的扶晓最爱学校的“山景房”:“我们的宿舍很舒服,阳台外可以看风景。”6人间宿舍里空间非常宽裕,舍友们可以围着一张“大桌”开卧谈会。而校内音乐楼的琴房、排练室也满足了她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小小心愿:“每个下午的社团时间,我都泡在练习室里”。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
以“融通、融合”为核心建构校园文化和课程体系
此前,深圳数所高中园负责人在各个公开场合阐释办学之道时,均不约而同地提出“融合、共享、融通”等关键词。诚然,“一园数校”的办学模式放眼全国范围尚无先例,若要将高中园的办学效果最大化,需充分利用数所高中之间的距离亲近性,空间互通性,建构“融合式”的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和管理内核——这也正是深圳数所高中园的教育工作者逐渐形成的共识。
深外高中园区位于光明科学城中心,内设致远、博雅、弘知、理工四所普通高中。张传平谈到他对“融通、共享”的理解。“互融互通不是简单的几所高中聚集在一起……”张传平认为,高质量的“融通”,是资源最优化,效率最大化,目的是“融”出发展新活力,“通”向管理新模式。首先是硬件的融通,“从空间设计上采用‘一核三翼’的规划结构,三个校区与共享区通过架空层和平台廊桥便捷联系,校区内部通过纵向的连廊体系,形成校园内部生活区与教学区各区块之间的空间轴,实现以体育共享区为核心,多层级共享的综合园区模式。”
而办学理念、文化内涵、课程体系方面的“融通”,更是高中园这种崭新的办学模式的应有之义。张传平介绍,深外高中园资源共享、师资共用、课程互通、活动互融,根据教师学术领域方向、学生兴趣特长、综合能力培养、未来发展方向等构建的“1+X+N”课程体系,让不同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交流中促进,在碰撞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教师跨校部上课,不同专业方向和学术领域的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我们还开展校部间各项目的体育联赛。学生还可以跨校部组建社团。总之,深外高中园是一所打破校园围墙、突破学习时空边界的园子。”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总校长李震宇强调,要从管理、硬件、师资、课程方面多管齐下,“只有管理融合才能推进硬件融合、师资融合和课程融合。”而“融合”的成效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师资和课程上。李震宇介绍,现在,深实高中园实现各校区老师跨校上课、园区内教师的集体教研,真正发挥出深实高中园特色的团队优势。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实现的是“园区大学科组的基地备课”和“校区小学科组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从宏观层面把控,后者主抓细化和落实。“师资充分融合,才能够给学生带来以最大化的选择空间,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便利。”
目前,深实高中园已实现学生可以跨校选课、上课。对此,园区提出了“1+N”五阶课程体系,其中包括了基础分层课程、模块分类课程、素养活动课程、创新拔尖课程、卓越荣誉课程。
“A学校的学生去B学校选课,B学校老师去C学校上课,C学校学生使用D学校的教材”即将成为高中园内的常态。在进一步推动高中园园内学校“融合”的进程中,“读一所高中园内高中,享受N所高中资源”的乘法效应将越来越清晰地凸显。高中园的“融合”模式也为一线城市基础教育超大体量办学(师生人数多、面积大)探索出了一条重要的可行路径。
文化精神、师资班底、教学教研与校本部密切联系
目前,深圳开办的数所高中园均由深圳公众心目中的“四大名校”领衔举办,这份“名校基因”加持下的先天优势,以及高中园内源于“名校班底”的师资阵容,吸引着深圳公众对高中园的未来报以更多的期待。这种“赋能”,或是高中园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基础。
首先是文化上、宗旨上、精神上的“一脉相承”。李震宇表示,深实高中园完全传承了深圳实验学校的优秀文化——包括“励精图治”的校训、“团结奋斗,开拓前进,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实验学校精神。在深实高中园办学过程中,也通过五个共同体来实现传承与联动,即专家共同体、课程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教研共同体、考评共同体。
张传平则提到,深外高中园不是一所新学校,是带有深外基因、深外品质的一个新校区,管理团队主要来自深外集团,她秉承深外集团的办学理念、育人理念、教学理念、校园文化,充分享受深外集团的管理资源、师资资源、课程资源,校友资源,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师资培训、活动设计与集团共享互通。 “我们将集团的办学品质植入高中园,推进‘一园四校’的一体化管理,特色化创新,在兼具共美与个美中实现均衡发展。”
深外高中园构建“1+X+N”课程体系。
深外高中园实现了四方面的“多校联动”。首先是管理联动,实行“一园四校” “统一管理,高效协同,共建共享,互融互通”的管理新机制;第二是教学联动,各校部联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取长补短,高效互动;第三是考试联动,几个校部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统一改卷,统一进行质量分析;第四是社团、赛事联动,学生既可在校部内组建社团,也可跨校部建团开展活动,而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等则开展校部联赛,实行主客场制。
黄洁认为,名校的基因主要是一种文化,一方面是管理上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文化,运行的模式和评价的方式。“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实施这些管理内容的人,深高高中园筹备组10个人里有7个人来自于深高体系,并且是深高体系里面核心的管理层。深高高中园与深高本部的办学理念如出一辙,所以从实施者到管理文化到教育教学文化,从课程体系、学生活动甚至于我们所有的综合素养评价,都是与深高本部一脉相承。”
“开办深高高中园本来就是为了让深高品牌辐射到更多的学子,学生们选择深高体系,本身就是对在深高体系的文化认同,而我们也会给愿意进入深高体系的学子回馈更丰富的选择。”黄洁补充道。
“高中园”是中国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是高中学位供给侧改革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是教育资源优化分配、高效运作,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可贵探索,也是打破校园边界,重构校园空间,创设未来教育形态的精彩实践。以深圳已经落成的高中园为参考样本,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中园”在全国“遍地开花”。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王童 何思敏 谢粤蕾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刘有志 冷锋 许松龙
编辑:董淑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圳新校园·高中新势力|南都对话新高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