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疫情时代的高速增长,预制菜的下一步将迈向何处?从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的动作中或许可以窥见答案。
今年以来,盒马将预制菜业务提升至一级部门并立下50亿的销售目标,盒马 CEO侯毅直言,未来预制菜将成为生鲜行业的主要品类,从而取代初级农产品。南都记者采访发现,从速冻食品企业、老字号餐饮企业到厨房电器品牌均在不断加码预制菜,如何通过技术还原食品的口味和营养成为各家共同的发力点。
渠道、央厨品牌持续加码预制菜
今年初,盒马将自有品牌、大进口和预制菜列为一级部门。4月份,盒马预制菜部门首次亮相并披露了年销售额破50亿的目标,5月9日盒马启动预制菜战略升级,在上海发起预制菜生态联盟,整合预制菜“产-学-研-销”全链路。
盒马 CEO侯毅在现场表示,三年疫情让预制菜行业在消费端以及资本层面迅速升温,疫情过后市场回归理性,但消费习惯已经养成,预制菜产业的发发展不可逆,将成为生鲜消费的主要品类。
盒马 CEO侯毅
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在速冻食品企业接连披露的年报中,预制菜业务同样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并成为2023年的加码重点。
安井食品2022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1.83亿元,同比增长31.39%;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61.37%。年报显示,安井面米制品、肉制品、鱼糜制品、菜肴制品四大品类齐头并进,成为营收主要来源,且都较上年实现了增长。其中,菜肴制品营收30.24亿,在所有品类中增速最高,较上年增长111.61%。
2023年一季报,安井依然延续增势,营收31.91亿,同比上年增长36.43%;净利3.62亿,同比增长76.94%。展望2023年,广东安井将于2023年二季度投产,陆续开始火锅料、菜肴及面米制品的生产;辽宁安井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新增火锅料产能;四川安井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新增面米产能。
2022年,预制菜同样是千味央厨增速领跑的业务。年报显示,2022年千味央厨公司预制菜销售额为2843.46万元,同比增长101.23%。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发展预制菜业务,千味央厨还成立了预制菜子公司——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4月25日,千味央厨发布面向C端的两大新品牌:岑夫子、纳百味,这也标志着千味央厨正式进军C端市场。
从零售渠道到食品巨头持续加码预制菜的背后,是预制菜产业规模的万亿市场规模蓝海仍待挖掘。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预制菜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预制菜到目前为止没有官方标准的定义,分类有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等,可以明确的是未来肯定会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程力称,背后有政策、行业、技术等多方面的助推因素,如在政策层面,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等,进一步将预制菜行业推上了“风口”。
技术创新提升食品还原度
谈及预制菜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技术是侯毅反复提及关键词之一。在侯毅看来,预制菜成功关键,取决于食品工艺及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也是当下行业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即食品的还原度。
“盒马在2017年做了很多冻品,大概有一两百个SKU,复购率不高,因为一冻以后就不好吃。”侯毅称,在冻品的口味上,目前面制品和预拌菜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今年盒马会重点引入日本冷冻方便面技术取代油炸方便面,其次是把预拌菜作为重点系列,预拌菜的开发存在巨大的空间。
侯毅指出,肉禽类、鱼类水产类和水果类的冷冻仍然存在技术难点,无法做到口味的高度还原。“肉禽类只要做熟了再冷冻,口味基本上都不好吃,我们做了无数次但都失败了。鱼仅仅是油炸+浸泡工艺+冷冻,解决了部分商品(重口味、油炸商品)复原度达到90%以上,但是腊烧、红烧的鱼冻了再解冻基本都不好吃了。“侯毅称,今天做预制菜并不仅仅把熟食配好,它要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必须要通过食品工艺的创新做到商品口味的高还原度。
以技术创新提升预制菜口味也是老字号食品企业的研发重点。2022年9月,豫园股份成立豫园文化饮食集团科创中心,以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检测仪器设备,实现非遗技艺及老字号品牌菜品的高度还原和创新。
针对老字号餐饮品牌布局预制菜新赛道,该科创中心推出一款研发“利器”——预制食品质构分析仪。豫园文化饮食科创中心总经理刘勇向南都记者介绍,这款预制食品质构分析仪可以检测分析各类食品的酥烂、脆度、弹性等特质,目前已经运用到了预制菜的产品研发与生产环节,以保障预制菜产品的口感与质量,自2022年9月中心成立至同年年底,累计开发新品68个SKU,包括上海德兴馆大汤包、上海老饭店肚肺汤、松鹤楼松鼠桂鱼等老字号预制菜产品。
科技的合理及安全使用成无疑是预制菜的下一个破局点。盒马预制菜部门总经理陈慧芳介绍,蔬菜杀青、分子料理包埋、鱼肉去腥、射频杀菌、预热锁鲜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能让预制菜的口味还原度大大提高。盒马爆款商品的背后也离不开技术的加持,如利用分子料理包埋技术将醋做成爆珠,与大闸蟹一起包进月饼;把蓝莓、青稞用同样的技术做成爆珠,催生两个网红点心——咸蛋黄流沙爆珠青团、生椰拿铁八宝饭。
为了推动更多预制菜技术的成熟应用,盒马牵头成立预制菜生态联盟,与行业头部的上游原料企业、中游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掌握最新食品科技的高等院校等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解决预制菜行业当下面临的难题。首批加入预制菜生态联盟的有安井食品、顶甄食品、千味央厨、泰森、翼倍、广州酒家、国联水产、MOODLES魔斗仕、河南尚品、龙大美食、三阳食品、中饮巴比、中洋集团等13家企业,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商学院3家高校,以及老板电器。
盒马预制菜部门总经理陈慧芳
陈慧芳表示,预制菜产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应用也已经成为预制菜商品差异化背后的秘密武器。此次合作,旨在推动国内预制菜技术的良性发展,并加快培养更多懂行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
“新鲜、新奇、新场景”打破同质竞争
除了以技术创新提升食品还原度之外,围绕着预制菜开发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健康。后疫情时代,健康饮食的消费习惯仍会延续下去。
据侯毅介绍,健康已经成为盒马商品的主旋律,具体表现包括零添加、无糖、低卡路里、无抗生素、有机等。这些消费特点不仅是中国市场的主流,在欧美成熟市场同样如此。
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有5种预制菜品销售量最大:餐前小食、海鲜、披萨、家禽和肉类;欧洲预制菜企业更喜欢用健康天然的原料来吸引顾客,有机、无抗、草饲等标签很常见;日本消费者则更喜欢功能性的预制菜,比如低卡、低GI等。“更好吃、更便捷、更健康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是预制菜能为消费者创造额外价值的东西。”侯毅称。
对于如何打破预制菜品的同质化竞争,陈慧芳介绍,今年盒马将基于三个维度:新鲜、新奇、新场景,全面加速新品开发,把上新率做到行业的3倍。
据透露,今年3月,盒马与新消费品牌Moodles联名推出了一系列鸡肉、虾肉做的面,成为小红书上被频频种草的新品。这款采用3D打印和分子料理技术的面条,含有超过55%的鸡肉添加、2杯牛奶蛋白质,受到宝妈群体和健身达人青睐,上市一个月销售破百万,销售量以60%以上的周环比增长。
此外,一些时令性、地域性极强的生鲜,也能通过技术加持变成美食,比如人工养殖的刀鱼、鲥鱼、河豚。“醉新鲜”系列就是利用轻断生工艺,通过控制漂煮的水温和时长,让经过漂煮的黄蚬子、八爪鱼、墨鱼仔、蟹钳等内外保持一致的鲜美口感。
在新场景的发掘上,陈慧芳介绍,去年盒马主推“万物皆可炸”,开发了空气炸锅场景下的预制菜,今年盒马将针对“露营”烧烤开发预制菜新品,实现一站式购齐露营烧烤菜品,同时与厨房电器联合推出“一锅蒸”系列,通过10分钟的料理,实现一桌菜的荤素搭配。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发自上海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