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何思敏 通讯员周小溪 5月11日,滨海小学开展了以“儿童友好,扬帆滨海”为主题的2023年滨海小学儿童友好校园体验日活动。现场,滨海小学学生家长、滨海小学(集团)成员校部分校领导和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儿童友好先行示范学校”,构建“儿童友好”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童正雅趣的校园氛围。
当天早上,伴随着激情洋溢的学生乐团演奏,体验日活动拉开序幕,嘉宾纷纷到达学校。现场,滨海师生精心打造的“儿童友好海洋博物馆”十大打卡景点亮相,这是“儿童友好学校”的靓丽名片。非遗鱼灯、超轻黏土、扎染艺术、水墨画等社团艺术成果展区,陈列着孩子们动手创造出的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小作品”;《海错图》文创展,将海洋世界的画卷缓缓铺展开来;绚丽多彩的AR、VR海洋长廊,能沉浸式地与海底生物们追逐嬉戏……整个校园充满了生命力。
当数学课变成一堂“跨学科实践课”,学生们化身“掌柜老板”,进货、算账、买卖...沉浸式体验开店做老板。当天下午,“深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公开课展示暨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在学校四楼多功能厅开展,由滨海小学教学处负责人罗宜填副主任执教《我在汴梁开店》,深圳市教育科学院吴江、于洋、李春云,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莫林明,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陈智能,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教研员帅飞飞莅临指导。
现场,罗宜填采用“信息技术+”模式,通过创设“早市”“晚市”的教学情境,利用平板电脑实时统计和汇总学生小组数据,教学方法别有新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称赞。罗宜填介绍,这一堂课把数学和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在上课的过程中,借助了技术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数据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跨学科的融合创新,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数学课的魅力。
与此同时,美劳融合课程成果展在学校三楼体育馆进行。滨海小学开展“劳动+”学科融合学习课程,探索了以劳动学科为主,美术知识融入的融合课程,形成了多维度、特色化、多样化的美育活动模式。本次活动将一年级的编绳、二年级的剪纸工艺、三年级的扎染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孩子们将自己创造的手工作品带上走秀舞台,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魅力。
编辑:何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