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黄璐 2023年央视春晚上,《甪端》剧目中的小彩蛋故宫小神兽甪端动画形象现身舞台,惊艳荧屏。继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演出之后,今年3月,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的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音乐剧《甪端》开启全国巡演,继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演出之后,获得了无数家长孩子的喜爱。5月12日—14日“故宫神兽”降临深圳大剧院。《甪端》将以一场融合戏剧艺术、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创新的饕餮盛宴,让深圳观众们足不出鹏城就能畅游大美故宫,尽赏文物之美。
紫禁城“走入”科创之城 诠释文化与科技交织互融
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由故宫博物院和艺瑞奇国际文化联合出品,历时三年匠心打造,主创团队从故宫博物院的186万余件(套)藏品中提炼角色原型,通过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性格特征赋予每件文物以灵魂,将他们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甪端》剧目中文物神兽原型是故宫寿康宫中的一座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香薰神兽,自去年就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陈展。小甪端日行一万、夜走八千,精通四方语言的运动健将、善解人意的外交官神兽宝宝,同时代表超越敏锐卓越、中国文化的自信自强。
剧中,400多岁的他却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童心;高小端是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的孙子,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他更愿意接受短视频带来的碎片化的信息;两个“孩子”意外的相逢,掀开了一段紫禁城探秘之旅,也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古典文化与当代潮流、历史坚守与未来憧憬的“辩论”和思考。除了主角“甪端”,剧中还有国宝级文物清乾隆金瓯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晋代书法家陆机的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等幻化成的重要角色,一件件传世珍宝不再只是文化符号,而将以鲜活可爱的形象亮相舞台。
“如果你暂时不能走进故宫,就让故宫走近你!”
《甪端》从戏剧表演、原创音乐、舞美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追求传统与创新、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为了实现文物在观众眼前“活”过来的逼真效果,该剧运用超大实景道具配合裸眼3D等前沿科技打造华丽震撼的舞台。此次《甪端》深圳巡演,剧组将超大原版舞美搬到深圳,1:1复刻此前在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等舞台上的完美呈现,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沉浸式故宫探索之旅。舞台布景展现宏伟、庄重的历史感,配合裸眼3D等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意境和氛围,带领观众走近故宫、走入历史,与文物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近距离感受六百年紫荆城的“脉搏”,聆听中华文韵千年的律动。
该剧在裸眼3D、AR技术和全息投影等现代高科技的加持下,诸多故事场景悉数呈现于舞台:甪端和他的“文物小伙伴们”站在故宫屋顶仰望繁星布满夜空,眺望北京城万家灯火、夜景美如画;还有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在主角的追忆讲述下,通过影像+戏剧表演进行表达,更为直观且极具感染力,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以及,尾声巨幕展现的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中,数以万计的珍贵典藏让观众在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大饱眼福,备受震撼。
用一部戏“复活”故宫文物,撬动大小观众的心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甪端》将文物拟人化、文化剧情化,能够引导观众在看剧过程中学到文物知识、学到文物保护、学到文物传承,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真切!演出开场前,惊喜现身在剧院大堂的8只可爱萌趣的“小御猫”率先吸引了观众目光。他们用稚嫩的童声唱起《甪端》主题曲《故宫谣》,“紫禁城在北京,六百年度光阴,一草一木皆有灵,夜半轻轻侧耳听……”灵动的猫咪神态及抓耳的旋律,提前将观众的思绪牵向两千多公里外的故宫。这些是在深圳公开招募,并经过评委遴选,为剧目选出五场演出的四十位“小御猫”,作为故宫文化小使者参与了这次演出活动。
虽是儿童剧,《甪端》却能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有所触动。剧中时时念起的台词“子子孙孙永宝用”,是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寓意器物永世流传,后世子孙也一如既往地铭记和珍爱祖先的功德与荣耀。这正是《甪端》的文化内核,不仅让孩子们,更让家长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还有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说教讲清楚的问题,比如如何化解友情中的冲突,如何面对隔代观念上的差异,面对不同意见时该怎样解决处理等等,《甪端》都提供了借鉴方案。
编辑: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