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京联合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 罗湖教师赴京参加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3-05-16 16:11

为优化劳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劳动教育教学能力、教研及创新素养,近日,罗湖区教科院劳动教师核心团队赴京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创设真实劳动场景 建设新型实践基地”劳动教育专题研讨会。

801x535_646333906843a.jpg

800x534_6463338e73798.jpg

研讨会上,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作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主题报告,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释劳动教育的目标,并引用“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进行形象比喻,鼓励大家勇于从课程、教师、场地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掘资源。

在随后的校长沙龙活动中,京深两地7位校长分别结合学校实际,向与会嘉宾分享学校在劳动教育学科建设上的思考和实践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肯定了各校现阶段取得的成果,鼓励各校继续强化特色,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立足海淀、罗湖自身得天独厚的空间区位优势,在劳动教育的科技层面步子再迈大一点,同时在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上给予坚实、适切的引领。

当天下午,各校代表展示劳动教育学科实践和教师课例。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老师张玲、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主任吴红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提出向学科活动借力、以职业体验为依托,在亲身躬行的实践中提高劳动素养,涵养劳动情怀。肖骥辉分享了深圳市罗湖区劳动教育的整体推进——《深圳罗湖多维探索高质量劳动育人的区域实践》,从区域劳动教育学科化管理系统建设、区域劳动教育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基于学生劳动素养报告的区域劳动教育智慧化探索三个维度介绍罗湖劳动教育的整体智慧建构。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刘月明带来的《感受扎染魅力,传承非遗文化—扎染工艺我传承》,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之处,学生的创造性设计也将劳动课堂的另一种美呈现出来;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李玮琳分享的《校园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积极创设真实的劳动场景,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问,在问中获得提升;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陈柳展示的课例《工夫茶 “和”生活》,取材于学生身边的非遗文化——潮州工夫茶;深圳市向西小学劳动教育老师喻艳芳分享了《匠心竹韵 指尖传承》项目式学习内容。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澜波对几位老师展示的课例给予充分肯定,从一个项目活动的整体设计,到一节课的具体实践,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也有细致详尽的淬炼操作,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展示了劳动课堂的新范式。

最后,海淀教科院劳动教育负责人张纪元在活动总结中倡议“海淀、罗湖两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辐射纵深、同谋同进”。

此外,全国多地的劳动教育同仁在线上观摩了此次活动,罗湖及海淀各校组织了集体研学。东昌小学二年级教研组在分享感受时谈到,要通过创设真实的劳动场景,引领学生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全面促进对学生综合劳动素养的培育。红岭小学教师陈惠娟表示,劳动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需重视并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格方面的育人价值。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曾頔 陈亚凤 肖骥辉

 

编辑:谢粤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