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梗还凶险、原本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主动脉夹层,已经开始盯上年轻人。近日,30岁小伙小曾(化名)突然胸背疼痛,确诊患有A型主动脉夹层,随即被转院到东莞康华医院,经专家10小时手术,终于转危为安。
据了解,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如不进行恰当和及时治疗,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被视为临床上最危险的“生命杀手”。专家表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轻化趋势也越发明显,肥胖、不良生活习惯是年轻群体的“通病”,也是发生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90后小伙患上A型主动脉夹层
小曾平时爱抽烟,经常跟朋友喝酒,长期熬夜。据了解,发病前两天,他的胸口反复隐隐作痛,并未引起重视,发病当晚,突然的胸背部剧烈疼痛,让他觉得胸口仿佛被撕裂了,家人紧急送他到附近医院就诊。
到急诊后小曾逐渐昏迷、意识不清,血压低于临界值,心脏彩超提示心包大量积液。医生考虑可能夹层导致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因病情危重、复杂,初诊医院建议尽快转往医疗经验丰富、条件先进的上级医院救治。
小曾被紧急转送至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联系上心血管病医学科中心主任兼心外科主任单飞教授。
入院后小曾已气管插管,血压测不出。经过心外科医生紧急补液,使用升压药物后暂时维持住了心率、血压,医生立即进行主动脉CTA检查(主动脉通过造影剂注入后,在CT下的血管成像技术),提示为死亡率极高的“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
医生表示,小曾家族有高血压病史,但他没有定期体检及监测血压,加上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最终诱发了动脉夹层的发生。
奋战10小时 击退“生命杀手”
为了确保小曾生命安全,手术顺利开展,医院心外科联合麻醉科、手术室、超声科、放射科等多部门通力合作,迅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但在手术麻醉前,小曾血压突然下降,由90下降到40mmHg,“患者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明确,一旦夹层全层破裂大出血,就会瞬间极大量失血,根本没有抢救的时间”,主治医生介绍,抢救团队立即建立体外循环开胸,所幸主动脉夹层尚未破裂,患者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加重。医生立即切开心包、取出大块血块(超声提示心包积液厚度>4cm)解除压迫,小曾血压随即恢复至 120mmHg。
历经10小时的生死搏斗,手术顺利结束,挽回了小曾的生命。经过术后精心的治疗和监护,小曾复查各项指标良好,已康复出院。
专家团队对小曾实施手术。
专家:A型主动脉夹层有年轻化趋势
“这是我们科接诊的比较年轻的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血管危急重症,死亡率极高,现在90后也开始中招了,年轻人发病率提升着实让人担忧”,单飞主任如是说。
他指出,以前主动脉夹层患者一般在五六十岁,但近段时间心外科接诊了多名年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年轻人不注重健康生活习惯,使“夹层”难以避免地发生,而且更加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轻化趋势也越发明显。
据介绍,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它是一种因为主动脉血管内膜受伤、撕裂,导致血液流入中动脉壁各层之间,是血管层剥离的症状。在Stanford主动脉夹层分类中,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性主动脉疾病,夹层发生以后,主动脉内的血液经过撕裂的主动脉内膜,进入主动脉壁,将主动脉壁撕裂为两层,一旦破裂会导致大出血,患者几乎没有生存机会。
单飞主任指出,大多数主动脉夹层患者与高血压有关,年轻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或患病后服药不规律,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有共同特点:肥胖、爱抽烟喝酒、经常熬夜等,大多数患者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时,会出现突发的胸部、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常在做出某些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篮球,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时。一旦出现突发性的胸背部剧痛,一定不要硬扛,尽快去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主动脉夹层重在预防。有高血压、高血脂、马凡综合征家族史、抽烟、肥胖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特别要做好自我血压监测。同时,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分秒必争,一旦出现突然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烈疼痛、下肢麻木等A型主动脉夹层显著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或尽快前往有救治条件的正规大医院心外科接受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通讯员 林小霞
编辑:黄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