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标,推动新课改,碧桂园教育擦亮“新素质教育”品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5-18 23:05

5月17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义务教育课标系列研修活动在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举行。出席本次研修活动的包括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组长曹一鸣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廷艳教授,惠州市惠东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永强,碧桂园教育集团战略投资中心总经理韦毅,碧桂园教育集团教科院院长强光峰,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校长袁清晨等一众教育者代表。

1.jpg

出席研修活动的嘉宾

在研修活动中,曹一鸣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报告,张廷艳教授作了题为《素养导向的新教学: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报告。十里银滩分校的师生们也展示了两节公开课,新颖活泼的形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吸引了在座专家、教师的关注。

2.jpg

研修活动公开课

改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局面

参加本次研修会的有碧桂园教育集团各校校长及教师,惠东县各校校长、骨干教师等,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起学习,相互切磋。此举旨在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新课改方向,形成“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落实新课标”的浓厚氛围,促进学校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碧桂园教育集团战略中心总经理韦毅在开幕中表示,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在学习。2022 年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学以致用。

3.jpg

碧桂园教育集团战略中心总经理韦毅致辞。

据了解,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特邀新课标修订组的专家们亲临指导,开展新课标系列研修活动,已先后在广东碧桂园学校和广州市斐特思学校联合地方教育局举办了信息科技、英语学科的专场研修。

曹一鸣教授明确表示,新的课程标准是要为培养拔尖人才奠基,但培养拔尖人才不等同于超前学习、加大学习容量及提升难度。“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发展、改变教学方式、倡导素质教育等方面,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实践中,唯分数、唯升学考试作为学校、教师、学生的核心指标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责任心、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素养的培养只能停留于空谈的口号之中。”曹一鸣教授总结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如何扭转尴尬的局面?曹一鸣教授认为,让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得以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成为一个关键的指标。他表示,“教学评”的一致性主要关注的是课程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效匹配性或吻合度,要求课程各要素之间要保持一致性。“评”不只是考试。“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只有学习目标、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协调一致才能使教育达到最大效果。“教学评”一致性不是落脚在教,也不是落脚在评,而是落实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上。

4.jpg

曹一鸣教授作报告。

“学习案“在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

教什么,如何教?怎样体现新课标的核心思想?在当天的研修会上,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带来了两节公开课。其中,小学部带来的是《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制定水培蒜苗和土培蒜苗长势情况对比实验方案表》。学生们围绕“统计图”这个核心概念,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调查需求:如猜测一下,同时栽种,水培和土培哪个长得更快?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投入地参与讨论,体现出合作精神,敢于质疑并互相尊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话,我们以此形成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学习案’。”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小学部校长王海斌称,两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已明确说明:一个人最高兴的事,绝不是”练习“”温习“,一定是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在自己喜欢的”舞台“上,用自己的”双手“凭借”工具“进行探究,不断地将所”学“,”时时“或”适时“地付诸”习“中,即”实践““行动”中。

王海斌表示,基于上述对“学”与“习”的理解,学校由此形成了“学习案”。“学习案”的教学方法是多元的,根据学生实际,导师可以使用传授式教学,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也可以传授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混合使用。“学习案”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在核心概念的驱动下,对照多元评价标准指引表,应用相关思维工具,在导师的适时帮助和指导下,深入探究相关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内化基础知识,锻炼提升关键能力,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5.jpg

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小学部校长王海斌分享见解。

超学科主题探究活动带动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推动多元化评价

“新课标颁布以来,学校全面推行义务教学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在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落实新课标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校长袁清晨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新课标的学习,人手一本新课标,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体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几大变化,把握新课标的改革方向,用新课标的要求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各学部各学科每周定期开展科组教研活动,探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课堂形式,制定更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授课计划。特别是与集团兄弟学校一起承担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的实践研究项目,用科学学科新课标的研究实践带动其他学科的新课标的学习落实。

在袁清晨看来,这次新课标改革有四大原则:包括坚持素养导向,即围绕为什么教、为谁教,深刻理解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课程育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综合学习,即引入大观念、大任务,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体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强化学科实践,即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落实因材施教,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指导。

“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是一所IB授权学校,IB教育倡导的全人教育、发展综合素养、超学科主题探究活动等与这次新课改方向非常吻合,这会让全校师生更加坚定学校超前的办学理念、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会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工作中也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袁清晨透露,接下来学校还将以大任务为驱动,用超学科主题探究活动带动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推动多元化评价,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取得新突破、再获新成就。

6.jpg

广东碧桂园学校十里银滩分校校长袁清晨分享学校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进一步促进个性化培养

据悉,对于碧桂园教育各学校而言,此次研修会的目标之一,还在于进一步理解集团“新素质教育”理念,在新一轮课改中刻画“新素质教育” 全景,研究制定实施策略和推进路径,打造“新素质教育”品牌。

何谓“新素质教育”碧桂园教育集团教科院院长强光峰表示,“新素质教育”是碧桂园教育集团基于近30年的办学实践、为促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而提出的。“我们倡导的‘新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集合世界文明中最优质的、最具特色的、最适宜的教育资源去服务每一个学生;以个性化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习品质,促进学习生活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创变未来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光峰表示,这一主张是从高品质教育供给、健康成长的学习伦理、新时代新素养三个层面回答素质教育在新时代的新思考。

碧桂园教育集团在办学之初就提出“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其中“发展个性”就是强调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成长。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将会如何促进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在强光峰看来,新课程方案把“因材施教”作为教学改革四大原则之一的背景下,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地位更是进一步得到了集团的高度重视。集团将从以下三方面擦亮“新素质教育”品牌,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一是构建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的课程群,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

二是建设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多元教学生态,建立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实行差异化教学,鼓励内容分层、学法有异、多元评价,形成了个性化课堂教学指引、学习指引、评价指引等工具;

三是以育人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学习专业支持,让教师在学科内部和跨学科的交流融合中不断丰富个性化教学实践经验,以“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为抓手,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强.jpg

碧桂园教育集团教科院院长强光峰为活动作总结。

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继承了我国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也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碧桂园教育集团将以新课标为指引,充分利用集团融通中外的优势,建设面向未来、融通中外的现代特色课程;建设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多元教学生态,提供以育人为导向的个性化学习专业支持,多措并举,推动个性化学习发展升级;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的培育和关键能力的提升。

编辑:梁艳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