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月底开馆

南方都市报APP • 宝安大件事
原创2023-05-19 18:22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从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即将开馆。据悉,该博物馆是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面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与垃圾处理质量控制的城市级展厅,也是深圳市首创的以垃圾处理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正式开馆后,该博物馆有望成为宝安区垃圾分类公众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参与平台。

1.jpg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宝安环境园内的老虎坑水库侧畔,总面积9298平方米。进入博物馆,参观者便能深刻地感受到其满满的科技感,据悉,馆内共配备了5台LED屏幕、20台投影仪、10台65寸触控一体机、22种历史展品、8台查询机,以及智能四分类模型、重生树装置、导览讲解系统等。

通过利用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场地及生产工艺科普属性,博物馆巧妙地设计参观动线、内容,并结合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配套建设以“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垃圾处理历史”为主题线路的科普教育展区。在“垃圾处理历史”展厅,展览通过以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时期进行深度、广度、高度这三大维度纵深推进。同时,借助丰富的展陈形式,以垃圾处理历史侧写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展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的长久之计。

据介绍,博物馆将于5月底举行开幕仪式,届时不仅将为社会各界人士新增一个对宝安区垃圾分类及处理工作多加关注、多提意见的渠道,也将为广大市民进一步详细直观感受、了解垃圾分类前沿历史新增一个平台,推动完善宝安区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分流处理和责任落实三大体系。

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面向全民的“垃圾去哪儿”科普宣传,到针对各群体的“垃圾分类研学”活动,未来,依托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宝安区城管部门将广泛组织更多的学生、青年、党员、志愿者等参加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教、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宣教载体,以满足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全过程”的新期待,共同塑造生态环保、人人参与的城市文明,努力把博物馆打造为全国一流的垃圾分类处理宣教基地,为建设宜居宝安、美丽深圳增光添彩。

采写:南都记者 刘诗豪

编辑:刘诗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