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滨海客家文化精神,《滨海客家》新书首发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5-20 17:48
12家赠书单位与嘉宾合影.JPG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5月20日,为纪念新安县建县450周年,在“5·18世界博物馆日”之际,由龙岗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指导、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台港澳事务局、区侨务局、深圳出版社联合主办,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区侨务部门等机构协同承办的《滨海客家》新书发布暨龙岗区纪念新安县建县450周年主题活动,在深圳龙岗鹤湖新居举办。

 

六个典型人物故事,呈现一部滨海客家奋斗史

 

深圳的前身宝安县,又叫新安县,历经沿革变易,直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取名“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设立新安县,迄今有450年整。历史上,新安县行政区域包含今深圳大部分区域及香港全境,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疍家人,其中客家人与广府人占人口的90%以上。清初因“迁海复界”事件发生后,大量闽粤赣尤其是广东梅州、惠州等地客家人向新安、归善(今龙岗)等沿海地区迁徙,形成“滨海客家”族群,距今亦有300多年。

最近,由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杨宏海领衔,杨宏海与杨耀林、安国强、吕莉四位学者联袂创作的《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由深圳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清代“迁海复界”事件切入,介绍了自康熙八年(1669年)深圳地区正式复界开始,滨海客家人三百多年的开辟史和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梳理出“复界垦殖、九龙海战、李朗开放、庚子首义、东纵抗日、蛇口试管”等重大历史事件,挖掘出众多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示了新安建县之后,尤其是因“复界招垦”形成“滨海客家”以来深圳客家地区弥足珍贵的人文历史。

800x534_64688df82a2c9.jpg

800x534_64688df7d73d1.jpg

深圳一度被误认为是“缺少故事”、没有多少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而《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的出版,正是通过深挖地域文化“深井”,以翔实的史料和考证为基础,将一系列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诉与世人。

在书中,读者可看到为深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家人物。如,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共历数十年打造“鹤湖新居”“大万世居”的创业英雄罗瑞凤、曾传周以及同时期香港客家人打造的“曾氏大屋”“荃湾三栋屋”等客家围屋;面对侵略者奋起反击、打赢鸦片战争前哨战的抗英勇士赖恩爵,以及配合赖恩爵率领本土民团前来助战的新安县令梁星源;传承崇文重教传统,以读书成才,成为林学泰斗、教育名家的凌道扬,以及他服务香港教育多年,发起创办香港中文大学的感人事迹;孙中山以香港为军事基地,策划、指挥的三洲田起义、勇当义军元帅、视死如归的反清义士黄福;领导东纵痛击日寇,参与深港联手实行“文化大营救”的东纵英雄曾生;从香港招商局踏海而来,率先以蛇口作为试管,勇于先行先试的改革先驱袁庚。六个典型人物故事,一部滨海客家艰苦卓绝、命运不屈的奋斗史。

 

新书发布会后,举行滨海客家300年图片展

 

此次活动还举行了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落户鹤湖新居的授牌仪式。该工作室是2009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批准成立的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之一,当日由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朱玉华局长授予工作室领衔人、“鹤湖智库”专家杨宏海。杨宏海教授长期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率先提出“滨海客家”概念,深圳客家六大历史事件也是他发现与研究的成果。他认为,滨海客家既保留山地客家耕读传统、爱国爱乡和勤劳坚韧的精神,又吸纳了海洋文化中四海为家、开拓进取的特质,形成了“开拓、进取、包容、重商”的滨海客家文化,在今天仍然弥足珍贵。

在新书发布会上,深圳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胡钟坚在致辞中指出,《滨海客家》一书是发掘深圳历史的一部力作,杨宏海等专著作者以扎实的科研态度和文化自觉,书写近代以来深圳的奋斗史与创业史,彰显了深圳龙岗滨海客家独特的文化传统、可贵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深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

LT5A2987.JPG

800x534_64688e4dda779.jpg

新书发布会后,举行滨海客家300年图片展。展览通过梳理新安建县的历史文脉,着重讲述从三百多年前,因清朝政府“迁海复界”,大批闽粤赣边区尤其是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盛向海滨迁徙”,涌向新安县一带。他们耕山耘海、艰苦创业、爱国爱乡、勇往直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折射出新安建县以来深圳客家人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独特贡献。

在接下来的专家研讨会中,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者们一致认为,新安建县450年以来,深圳、香港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无论是广府、客家等各个民系,都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滨海客家》一书率先介绍两地客家民系的史迹,广府民系也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亟待挖掘整理,以便能更全面展现新安450年来的辉煌历史。

此外,主办方还举办了文博市集及非遗项目展演,现场有10多家非遗单位和文创品牌携特色产品集中亮相,邀市民体验非遗手工制作与文创产品,“打卡”心仪摊位,把创意好物带回家。

编辑:谢湘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