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大湾区,大未来!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湾区100”数据视频栏目,用100个数据纵览大湾区的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描绘大湾区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书写大湾区的同心逐梦、携手前行。
每期一个小数据,带你看懂大湾区。
5月23日晚,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周恩来总理曾形容:“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本期“湾区100”,一起聊聊有着“南国红豆”美誉的粤剧是如何不断锐意进取,跨界“破圈”,焕发新生的。
《白蛇传·情》35岁以下观众占近九成
你看过《白蛇传·情》吗?这一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于2021年5月20日正式公映,上映40天票房超2000万元,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数据显示,《白蛇传·情》观影群体以年轻人为主,24岁至29岁占比三成多,35岁以下占比近九成。
据媒体报道,《白蛇传·情》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与“点赞”,成为豆瓣2021年度电影榜单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自2021年10月在B站独家上线后,至今仍在B站电影频道歌舞类型片中排名第一,以1700多万次的播放量领先于国外知名音乐电影《爱乐之城》(978.8万次播放量)和《音乐之声》(662.5万次播放量)。
不断跨界“破圈”,焕发新生
《白蛇传·情》的成功“破圈”,让世人看到粤剧跨界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其实,粤剧从诞生之时起,就已带有兼容并包、创新进取的色彩。
粤剧源自南戏,旧称广府大戏。明清时期,外来戏班云集珠三角,带来了弋阳腔、梆子腔、昆腔、徽调、汉调等丰富多彩的演艺形式,与粤语相结合,又融合了广府人的生活习惯与欣赏兴趣,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粤剧。
正是这种独有的兼收并蓄的风格,让粤剧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瑰宝,又让产生于广府文化中心的粤剧,传播到港澳地区,并随远行海外的华人影响全球,成为在海外流传最广泛的中国地方戏曲,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2006年,粤剧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在粤港澳三地的携手申报下,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讲述大湾区同根同脉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
不断创新、敢于跨界,这一根植于湾区文化的精神特质在粤剧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代代艺术家尝试把粤剧和电影、动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相融合,让粤剧突破舞台演出在时空上的限制,传播更深更广更持久。
粤剧一代宗师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出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她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勇于革新,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及西洋歌唱的技巧,创立独树一帜的“红腔”。
有趣的是,红线女还被视为引领粤剧跨界二次元的“第一人”。世界上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就是在2000年由红线女提出制作构想,且亲自担任剧本改编、导演、艺术总监,剧中凤霞公主的配音演唱也由其本人担任。
2004年,《刁蛮公主戆驸马》正式上映,并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
在数字时代拥抱更多新可能
如今,在电影、动画之外,粤剧张开怀抱拥抱更多新可能,跨界携手交响乐、网游、直播、VR、虚拟数字人等数字技术与文化,一次又一次的“破圈”为更多人了解粤剧打开了一扇扇门。
2022年1月,二次元游戏《原神》PV《神女劈观》的京剧戏腔引发海内外玩家对戏曲的关注。广东粤剧院院长、《白蛇传·情》中白素贞的饰演者曾小敏和知名音乐创作者“不是词神”合作创作了粤剧版《神女劈观》,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大获好评。曾小敏表示,“粤剧作为传统文化,具备时代竞争力、时尚感染力,与当下表达方式的融合会产生无数可能。”
2022年底,粤剧文化首个虚拟数字人“小勤”在广东佛山亮相。“小勤”的原型、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表示:“希望‘小勤’可以成为传播粤剧文化的一位美的使者,让更多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通过她更多地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加入到粤剧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创新式发展,创造性继承行动之中。”
粤港澳三地自2003年共同设立“粤剧日”,至今已走到第20个年头。红豆生南国,湾区育新枝。粤剧正在大湾区的建设中焕发青春活力,在新时代里继续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执行:唐静怡 熊润淼 谢小清 实习生 李明怡 曹瑾怡
设计、动效:罗锐 原毅 欧阳静
数据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南方日报等公开媒体报道
编辑:唐静怡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