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朋友圈?朋友圈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5-30 12:56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微信列表中的一些朋友们

突然“销声匿迹”

朋友圈页面变得一片空白

这是为什么?

750x381_3457bd2a2a38a4a9.jpg

答案或许可以在豆瓣里找到

豆瓣热门话题“不发朋友圈的我们”

共有2.4万篇内容 浏览量超7千万次

那些“消失”的朋友圈

可能都藏在这儿了


1078x296_821ce249d3d94468.jpg

图片来源:豆瓣


朋友圈的社恐,豆瓣的社牛


在这个话题里

有网友表示朋友圈功能已经关闭7年

许多人在评论区响应

关闭朋友圈

“第四天”“八个月”“一年半”



1080x1014_85318157a1d0c6e8.jpg


1080x606_b1edb427d82c8d16.jpg

图片来源:豆瓣


至于关闭朋友圈的理由

则是五花八门


有网友说相比朋友圈

豆瓣更方便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

不用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是自己的“秘密基地”


1080x582_0b24fc34812b4ba2.jpg

图片来源:豆瓣


在这里

你可以大方做自己

总会有人欣赏你的美丽

他们会默默地收藏到豆列

“美美与共”“喜欢”“美”

有谁会不爱这种相互欣赏的氛围呢?



1080x868_f4bb7402735b90b4.jpg


1080x569_b74d966dc81e728d.jpg

图片来源:豆瓣


当你晒出自拍

有人会回应“喜欢真实的你”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真诚的认可

让你能够抛弃人设和包袱

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1080x879_25f245522a38a4a9.jpg

1080x381_24e514ba35f4a8d4.jpg

图片来源:豆瓣


如果想要P图精修照片

也可以怎么好看怎么P

反正也没有人认识你

也不用担心被评头论足



1080x457_2c7d0d25eccbc87e.jpg

图片来源:豆瓣


你还可以大胆求赞

总有人能接住你的分享欲

你们可能素未谋面

却能互相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



1080x440_8547f7b7ad61ab14.jpg


1080x438_374eabd63416a75f.jpg

图片来源:豆瓣


朋友圈可能没有人懂你

但是豆瓣会有人懂

因为你们读过同一本书

懂得同一份浪漫


1080x863_2ca5adcf9bf31c7f.jpg
1080x888_42fb45b3d09bf415.jpg

图片来源:豆瓣


此外也有很多网友表示

不发朋友圈是因为

朋友圈没有在乎的人

或者已经给在乎的人分享过了



1080x459_79375bcac7e1249f.jpg



1080x877_374855b643ec517d.jpg


图片来源:豆瓣


当然

最简单的理由可能是

正在为生存忙忙碌碌

“在努力生活”

1080x467_9d79807337693cfc.jpg


图片来源:豆瓣


不发朋友圈,是为了任性地做自己


从网友发帖内容看来,“不敢发朋友圈”“朋友圈没有人懂”“朋友圈没有在乎的人”“朋友圈没几个朋友”,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微信朋友圈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其原本满足大家的分享欲的功能。

“不发朋友圈的我们”指的并不是我们抛弃了这种分享欲,相反是转移了阵地,将分享欲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交媒体网络,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邂逅,建立起奇妙的感情联系。

因此,这个话题空间自然而然地取代了朋友圈,成为分享日常生活、展现真实自我、寻求情感支持的网络树洞。
750x381_7e966938d82c8d16.jpg

这个树洞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 这个话题空间

可以突破个人现实身份

带来的限制

包容性更大

朋友圈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是因为随着交际圈扩大

很多微信好友虽然认识并不熟识

只限于点头之交

部分自我呈现就显得过于私人

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评判和误解


比如 

自拍、碎碎念、emo日记、好物分享等

可能会被认为是过于做作矫情

出现阴阳怪气的声音

下次见面的时候

彼此都会感到尴尬,无所适从

于是在发布朋友圈之前

稍微思考一下

“我发这条朋友圈会不会不太好?”

分享欲就被劝退了


而在豆瓣话题空间

大家相互不认识 

反而可以毫无顾忌地做自己

因此有人说:

朋友圈里的我不是真正的我

互联网上的才是

750x381_c911d3aed67d8ab4.jpg

其次比起朋友圈

它更能满足自我呈现与表演

获得关注和反馈的情感需求

互动性更强


有时候

在精心打扮之后美美出门拍照

将好心情分享到朋友圈却无人问津

发朋友圈的目的和结果背离

兴致勃勃分享却兴致缺缺收尾

一天的好心情都被破坏


但是在这个豆瓣话题空间

你的精修P图会获得他人的赞赏

你的尴尬生活瞬间有人可以分享

你的“发疯emo文学”会引发许多人共鸣


只要不带敌意

评论都会比较友善

陌生网友提供的情感支持

能够充分满足你的分享欲


在这里能够收获许多人的理解与认可

发不发朋友圈

当然就显得无足轻重啦

750x381_24fe8558c16a5320.jpg


南都校探(nanduxiaotan)报道

策划/文案:揭琪 实习生 潘佳仪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揭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