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他,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服役4年,执行迎接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高级将领的司礼任务一百多次;他,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故事,筹拍100集系列短视频《不能忘却的记忆》,开创全国烈士褒扬工作先河;他,38年初心不改,一心一意地做了一件事:“守碑”……
他,就是56岁的徐云峰,现任珠海烈士陵园主任。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珠海烈士陵园、从共和国礼兵到珠海“守碑人”,徐云峰用38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精神,于今年一季度获评“珠海好人”。
从共和国礼兵到珠海“守碑人”
身穿整洁白衬衣的徐云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坐姿端正挺直、声音洪亮铿锵,尽管退役多年,举手投足间仍展现出军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19岁那年,徐云峰经过千里挑一的严苛选拔参军入伍,经过刻苦的训练蝶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一名礼兵,4年间执行迎接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高级将领的司礼任务一百多次,多次执行外国元首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的任务。正是这段军营生涯,锻造了徐云峰坚定的信仰,从此与“守碑”结下不解之缘。
“其实当你真正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时,你会感悟到纪念英雄烈士的意义。在那一刻,我们会发自肺腑地敬佩人民英雄,感恩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感恩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一刻的心情既非常凝重,又深深感到自己也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多年后,徐云峰回忆起第一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的心情依旧十分动情。
1999年澳门回归,徐云峰担任驻澳门部队仪仗队的教员兼第一任军旗手。他在训练时拍摄的肩抗军旗的照片,刊登在《解放军报》的头版。
2013年底,徐云峰获知珠海烈士陵园竞岗主任的信息后,毫不犹豫,立即报名参加竞选,凭借回归“守碑”的拳拳初心以及在三军仪仗队练就的意志品德,从10个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由于地处繁华市区,珠海烈士陵园早年间一度成为部分市民遛鸟休闲、歌舞练功的娱乐场所。为了还英雄先烈们一派清净安详,走马上任的徐云峰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和工作人员们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成功做通了市民们的思想工作,昔日嘈杂纷乱的场面很快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鸟语花香、静谧和谐、庄重肃穆。
给领导立“军令状”
在烈士陵园工作的十年里,徐云峰守的是碑,传承的是精神。
陵园内山顶的大型革命斗争史浮雕于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革命历史文物,是广东少有的历史纪念性大型雕塑,由雕塑大师潘鹤(珠海渔女的设计师)于1982年设计建成,距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浮雕渗水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效果,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安全隐患,急需对浮雕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缮。
对于徐云峰而言,这是一次他从未涉及、完全陌生的挑战。带领工作人员省里、市里不辞辛劳的四处奔波;从设计图纸、审批手续、资金筹措到具体施工,困难一个接一个,但徐云峰始终锲而不舍,经过广州和珠海两地4次专家评审会的研究审评,最终通过了维修方案。为了保证革命文物万无一失,几经波折,他还邀请到了潘鹤大师的儿子——当年参与设计和建设的潘奋到现场指导维修,历时2年圆满完成了省级革命文物的保护性维修工作。
作为珠海第一个全面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场所,珠海烈士陵园内革命史料陈列馆于2020年完成改造升级,丰富的展品、翔实的史料、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改造升级背后同样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徐云峰介绍,由于原来的设施陈旧老化,馆内所有物件都需要拆掉更新,但经费不足,有人提议只改陈布展一层,从而控制规模。但他认为,要搞党史学习教育,只改造一层是不够的,最终顶住压力,甚至给领导立下“军令状”,坚持将革命史料馆全部改陈布展。
从资金筹措、设计方案到施工单位竞标,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困扰,徐云峰一次次上门拜访原料供货商和施工单位,用一片诚心感动对方,最终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改陈布展任务。
今天,史料馆已然成为珠海红色教育的“网红打卡地”,仅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共有1300个各级党组织、社会团体来参观。其中,在革命史料馆举办的“少年讲党史,童声颂百年”活动,新浪网现场直播一个小时就达到了100.3万观看人次,效果可谓轰动。
提升改造凤凰山烈士陵园、防治山体滑坡、保养维护陵园外部东村坑的道路......珠海烈士陵园的每一项保护工作,徐云峰总是不遗余力,带领团队尽其所能做到最好。
烈士家属口中的“家里人”
徐云峰,也被不少烈士家属们亲切地称为“家里人”,这背后不仅仅是他为了守护陵园、传承先烈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奉献,也蕴藏了一段段他竭诚帮助烈士寻亲的感人故事。
1925年4月26日凌晨,珠海发生“香洲兵变”,27位烈士壮烈牺牲,其中一位烈士名叫吴乃川,海南文昌人。吴乃川烈士的家人找了他整整98年,机缘巧合之下,珠海烈士陵园附近邮电局的一位退休工程师陈文团找到徐云峰,这才得以问到吴乃川烈士的下落,并通过海南朋友的微信群告诉了吴乃川烈士的家人。
今年5月10日,吴乃川烈士的孙辈家人来到珠海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徐云峰主持了这场祭奠仪式,吴乃川烈士的家人对此感激不已。
在采访中,类似的寻亲故事还有不少。十年来,徐云峰走遍了珠海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寻访烈士遗属和知情人,不仅帮助烈士寻亲,还先后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并主动与珠海相关单位联合创作100集系列短视频《不能忘却的记忆》。
“国家现在一天天强大了,新一代人一定不能忘记新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要让他们知道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谈起制作系列短视频的初衷,徐云峰如是说。
他不仅参加创意策划,还利用休息时间,带队前往92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刘尚义家里进行采访、主持牺牲于44年前的革命烈士张云珍的纪念追悼仪式;打电话联系一等功荣立者黄国荣、蔡已蓬等烈士家属;向摄制组提供像“珠海刘胡兰式女英雄郑炎、抗美援朝一等功臣鲍荣”第一手资料;审阅每一份文案、审看每一个短视频……
今年3月,几集样片在珠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的烈士亲属座谈慰问会上播放,引发强烈反响。
徐云峰几乎将全部时间、精力投入到“守护英灵、传承精神”的工作中,难以兼顾家庭成为了他心里最大的遗憾。“今年4月5日,刚好这天是清明节,我老母亲去世了,是在我赶往回家的途中去世的,当时我的心情可想而知。老母亲在床上躺了第十年了,平时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在照顾母亲。人家说我是孝子,我说我不认为是,因为我没有床前尽孝。”徐云峰说。
于他而言,守碑之途,未来仍是任重道远。
今年第一季度获评“珠海好人”后,徐云峰守碑38载的故事被更多人熟悉,其敬业奉献的精神更是感染了许多市民。面对荣誉,徐云峰很坦然地说:“对我来说这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同事们守护好纪念碑,让烈士陵园这个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发挥更好的功能和作用,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文明新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实习生 杨怡宁 孔令仪
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