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实习生饶阳阳 陈姝妃 通讯员郑宇云 随着铃声响起,2023年全国高考首场考试语文正式结束,今年作文题目也随之揭晓。今年,南方都市报继续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侯桂新老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阮思余老师,请他们在一小时内完成下水文写作,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他们的“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侯桂新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永远需要好的故事。小至个人的心灵成长,大至民族的形象塑造,都需要好的故事引领,注入坚实力量。人在幼儿时期没有不爱听童话故事的,这些故事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打开了求知之门,美和善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幼年时期没有不创造神话传说的,相关故事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标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刑天舞干戚、玄鸟生商……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与道德正义凝聚在这些美好的故事中,世世代代激励着炎黄子孙去奋斗和创造。
不止如此,个人和人类在脱离幼年时代之后仍然不断地需要好的故事引领前行。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道路,商业巨子马云年轻时偶读著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从此奋发图强;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义无反顾地走向革命之路,很大程度上来自左翼作家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等作品的激励。好的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在不同时代的主体形象。20世纪60年代,雷锋的故事口耳相传,展现出中华民族成人之美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21世纪以来,中国高铁、神舟飞船、麒麟芯片……中国高科技领域不断涌现出华彩乐章,许多成为中国名片,不但证实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新精神展露无遗。
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巧妙不同。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好的故事往往来自虚构,或者离不开虚构的成分。相对于内容本身,故事的讲法更为重要。深情的故事触动心灵,一曲《梁祝》让人相信爱情的坚贞;悲惨的故事促人反省,窦娥的冤屈鼓舞读者改造世界;英雄的故事催人奋发,哪吒与孙悟空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代言人……但哪怕抛开虚构,着眼现实,我们仍能读到许多好的故事。张桂梅立足贫困山区,帮助农村孩子改变命运;张文宏坚守科学良知,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他们的言行是大众的榜样,他们无愧于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和个体一样,一个群体、一家企业也能创造好的故事。就在前两天,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宣布新的5G芯片研发成功,性能可以媲美国外7nm芯片,在业界看来,“中国芯”的春天终将到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从种种中国好故事中汲取养分助力成长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更重要的是,永远的“中国少年”应脚踏实地,耳闻故事之音,胸怀报国之志,从好的故事的听众一步步成长为故事的主人公。
如何讲好有力量的中国故事?
阮思余
讲故事,我们每个人都会讲,但是故事讲得好不好,故事讲得有没有力量,则因人而异。如果要给我们的同龄人,甚至比我们还小的小弟弟、小妹妹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该怎么讲?如果要跟国际友人、海外华人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该怎么讲?如果要跟那些对我们不是很友好的国家和地区讲好中国故事,又该怎么讲?总之,讲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出有力量的中国故事,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考验我们智慧的智力游戏。所谓有力量的故事,一定是代表社会基本价值和主流价值,代表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方向,代表人间美好善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讲出来才是有力量的。
我们可以讲好公共知识的故事。讲故事,目的是要让别人相信你所讲的,所以我们可以讲那些有目共睹、既成事实的故事,可以讲那些达成共识、没有争议的故事,也可以讲那些已成公共知识,众人皆知的故事。比如,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中国新时代的历史巨变,这些共识性的故事,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因此,我们不仅要多讲,而且要讲好。讲好了,自然就有力度。
我们可以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我们可以充分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丰富多彩。比如,邓小平如何推动中国包产到户的改革,如何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如何推动城市体制改革,搞活城市经济;如何告别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新时代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告别贫困的故事。这些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故事。讲出来,不可能没有力度。
我们可以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中国不只是关心一己之私,不只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命运就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新时代以来,我们大力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强调各个国家要联合起来,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这些朴素的道理,应该成为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关切。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胸襟和大国担当,这样的故事很难说没有力量。
我们可以讲好人间大爱大善的故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精神,需要代表国家和社会发展主流方向的正能量的故事,需要积极向善向上、大爱大善的故事。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是谁在帮助城市里的人们回到温馨的小家?或者到达回家的火车站?是城市里那些志愿者,他们用电动车、出租车、网约车,通过持续的接力赛,无偿把那些医护人员、迫切需要离开这个城市的人们安全、及时送达温馨的小家和高铁站、火车站。这些都是这个社会和国家最需要的人间温度。我们不仅要多讲,而且要努力讲好这些人世间不可多得的高尚情操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最容易触动我们的有力量的故事。
我们可以讲好有情怀的优秀青年的故事。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仅要讲好国家、世界的故事,还要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放眼望去,我们身边不乏情怀的优秀青年。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去捕捉他们身上的故事,善于去描述和书写他们与众不同的故事。优秀青年的品质有很多,从国家和社会来说,需要那些有魄力、有情怀、有行动能力去积极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青年人。为此,我们需要关注那些积极关注公共事务,推动相关部门改革的故事。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一学生陈逸华的故事一度传为佳话,他的举动最后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时代需要这样积极、勇敢、睿智和有情怀的青年人。尽管有人说,这个年代讲情怀太奢侈,但是,一个时代,没有情怀,尤其是年轻人没有情怀,一定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应该说,他们的声音代表了这个时代有情怀的青年人的声音。他们的故事,也是最有力量的故事。
总之,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而且要讲好有力量的中国故事。这就需要我们多讲那些已然成为公共知识的故事,多讲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多讲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多讲代表人间大爱大善的故事,多讲有情怀的优秀青年的故事。这些故事讲好了,自然就是有思想、有站位、有品质、有情操、有温度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自然就是有力量的中国故事。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直击2023广东高考
聚焦2023新课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