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现代创新,是文博会数年来的坚守。从2011年,第七届文博会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来,非遗馆成为文博会中最具悠长历史质感的场馆。本届非遗传统与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合而为一,更能清晰地看到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看到在现代时尚和创意设计助推之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表达。这是传统与现代的互文,是存留与发展的呼应,是非遗与潮流的转化。
非遗工艺,古风手作,呈现传承魅力
一进馆,就看到“非遗的时光印记”展位,在这里,活字印刷、古法造纸、调班印刷、团扇、拓印都成了课堂书本之外的非遗体验,有展品,有讲解,在展位最显眼的地方是一台原版复刻1918年Gordon活版印刷机。在印刷机运转时,能听到旋转的墨盘发出的独特“咔嗒”的声音,这是来自传统文明的声音,也是充满敬畏致敬经典的动力。
在荣宝斋展区,展览《经典的复现与传统的再造》梳理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荣宝斋百年来的发展脉络。代表着中国木版水印最高艺术成就的组本《韩果载夜宴图》及1667块印版合璧展出,装置、影像、体验等多种方式更是在呈现作品精彩的同时,让观众看到其背后复杂的技术逻辑,耗时巨大的劳动量以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智慧。
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发展成就展,邀请了一众古风小姐姐给大师手造增添高颜值亮眼之美。洛阳司马汉服、洛阳澄泥砚、洛阳宋氏面塑等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中原文化的厚重质感。
此外,来自杭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宜兴紫砂、龙泉青瓷及宝剑、萧山花边、杭绣、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等;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缂丝、云锦、发绣、苏绣等;扬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扬州漆器、扬州玉器等等,共同勾勒出中国非遗手作的精髓。
在现代创意与国际视野之中,承继传统
“景色正好”国际当代陶艺展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观众,这是深圳与景德镇这两座城市“圳”与“镇”的携手呈现,共聚集中国、意大利、德国、印度、荷兰、马来西亚、挪威、日本、韩国、美国、丹麦、墨西哥、澳大利亚、俄罗斯、捷克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代陶瓷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将展示约100件当代国际陶瓷艺术作品。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深圳与景德镇两地借文博会之际探索打造一个富有新时代特色的陶瓷艺术国际交流平台,链接世界各国陶瓷艺术家的新思维、新观点,共创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的当代陶瓷文化产业的未来新图景。
在艺术设计展区,“全球华人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暨靳埭强艺术展”呈现了著名华人设计师靳埭强50余幅作品,他的水墨画亦从西方素描水彩入门,进而回归山水传统,近年来,独创文字山水画的新领域,书画融合成一体,字中有画,山水成字,而全球华人设计大赛则是他创办面向全球华人青年的设计比赛,由汕头大学主办,核心价值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外,很多展品都在结合时代继承创新,展现艺术学术性、传承性与设计创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山海连城深圳美术家邀请展”中,深圳艺术家们“山海连城”为学术主题,以艺术表达城市,以城市展示艺术,推动深圳当代绘画创作与研究的发展。
在文博会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重磅展览——“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的入口处,一件名为《万里长城》的织物作品吸引了很多观众,工作人员在现场介绍,“这件织造在用色繁难精细,一般长城都是青灰色,这里是红色墙体,正是阳光洒下来的折射。”据悉,作者历经3年多精耕细作,才呈现出山河磅礴之势。本届联展共呈现5个省区市的近百位大师的228件作品。类别涵盖雕刻雕塑、刺绣、艺术陶瓷、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画、挂毯、景泰蓝等。据悉,联展期间还将举办工艺美术“工美智造·品质生活”研讨会,邀请数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行业专家、企业及展商代表共聚一堂,共同研讨工艺美术行业的现状与机遇,以及如何突破现状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黄璐
编辑:黄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第十九届文博会
专题 | 聚焦第十九届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