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携《人生忽然》做客文博会 带来一场知识和思想的盛宴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6-09 17:46
640.png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6月7日上午,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与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刘复生在深圳文博会展开深入对谈,他们从散文集《人生忽然》出发,畅谈大地、时代与自我,为现场读者带来了一场知识和思想的盛宴。

作为本届文博会湖南展团的重点活动之一,此次《人生忽然》读者分享会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芙蓉杂志社承办。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董事舒斌,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董事长黄步高,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梁威,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产业运营中心主任徐易洵,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主编陈新文等人出席了此次分享会。

6401.jpg

一部“读大地,读时代,读自己”的作品

 

《人生忽然》是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一部散文精品,是韩少功近年散文新作的首次结集,全面展示了韩少功作为“作家中的思想家”的通达与睿智、开阔与创新,代表了韩少功散文的高度,在《人生忽然》中,韩少功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视角,展开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这本书还收录了韩少功几十年生命历程的记录和关于人生智慧的总结。作品一上市即热销,受到业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入选十余项文学好书排行榜,荣获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桂冠作品。

在《人生忽然》这部散文集中,韩少功以文学直抵社会现实、直面人心人性、直问当下未来,通过对各种常识或非常识的拆解和质疑,还原现场,还原人事,还原问题,实现了思想共存和精神包容,扩张了文学的思想承载量和审美张力。他通过以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并找回自我的定位和价值。

 

畅谈大地、时代与自我

 

在读者分享会现场,韩少功与刘复生从《人生忽然》出发,谈大地、时代与自我。谈到三者的关系,韩少功说,古人所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与大地有关系,读万卷书和时代有关系,谁读书,谁行路,和人有关系,和自我有关系,所以古人的话,实际上已经揭示了大地、时代与自我三者的关系。

6402.jpg

谈到大地对人的滋养和影响,韩少功感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作家写游记都是抄各地的旅游资料,这其实是有问题的。作家要真正了解这个地方,就必须扎根这片土地,必须对这个地方的人有深入的了解。韩少功介绍,他在汨罗生活多年,汨罗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文学原乡。“我平常特别喜欢哪怕是在阿联酋做饭的人,在非洲做事的,他们的知识是鲜活的,真实度比较高。”

刘复生说,时代和大地是韩老师理解世界,理解自我和世界关系的两个坐标。一个是横坐标,一个是纵坐标。刘复生认为,《人生忽然》里第一部分“读大地”里的文章写得特别饱满,这些文章滋养了自己,他赞同作家必须扎根大地的观点,“要有足够的体验和参与,才能对这些底层逻辑具备反思的能力,否则的话就看不出什么,也理解不了。”

谈到《人生忽然》一书为什么会在思想性的散文、杂文之间加入回忆文章《长岭记》的内容,为什么取名《人生忽然》,韩少功解答道,原本是出版社担心读者读得太累,希望提供一些比较感性的,比较轻松的,比较接近于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文本在中间,但自己思考之后认为,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让大家时而活泼,时而深刻的思考,也许有它的历史辩证合理性,有情有理,情理二字,情字在先,先有感情,后面再好说理。散文、随笔这种文笔,又特别好发挥它的作用,是能够大展身手的一个方向。“所以这变成一个夹叙夹议,情理并重的状态。慢慢变成这样一本书的样子。”

刘复生说,其实这种写法也是几千年来文章的基本形态,我们影响读者不光是理性,即使要把理性的结论告诉大家,也要通过情感的力量和修辞的力量去到达。

 

作家的“理想”和“现实”

 

作家该如何在变革的时代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些事情?

韩少功感慨,作家是有各种各样的,要允许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作家,现在可能有相当多的作家在游离这个时代之外,沉迷在自己的小感觉,小癖好,就像我们网上谈的“信息茧房”,“但我们仍希望有一部分作家能对某个时代的精神作出有力的回应,社会也一定会需要这些好的作品”

6403.jpg

刘复生说,要理解韩少功的文学写作不能够仅在文学系统里面做参照,而应该放在一个当下人民思想的坐标系里面去理解。他认为韩少功的写作是试图探索一种更具有开放性,也更具有实践性、挑战性、批判性的人文思想的写作方式,“现在很多写作都很技术化,越来越规矩,有的写作就是心灵鸡汤、诗和远方,这些都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种情况下,韩少功的坚持非常独特,也非常非常重要。”

谈到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韩少功说,天道和人道,讲天道的时候没有什么道德观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讲人道就有是非和善恶。我们有时候既要有天道的眼光,也要有人道的胸怀,而自我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更不是一个标签,“自我就是不断地和自己协商、博弈、斗争,互相挑战,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刘复生说,研究韩少功的时候,时常会有一种困惑,韩少功是矛盾和复杂的一个组合,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注重世俗,和老百姓、普通人都能够打成一团,但是他又有思考的原则。“他是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谈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刘复生认为,作家的“理想”和“现实”,需要把握尺度,需要权衡,韩少功认为,完美理想是假的,但对人类是有用的,甚至是必须的,“诗和远方都很好,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事情是把诗和远方构成每一天的日常,这也是最难的。”韩少功说。

编辑:谢湘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 | 聚焦第十九届文博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