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观澜:“四朵金花”绽放文博会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华大件事
原创2023-06-09 21:05
768x512_6482f96002153.jpg

▲夜幕下,百年古墟与绚丽光影跨越时间隧道在此地激情交融。

768x512_6482f960052ca.jpg

▲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

  第十九届文博会,观澜街道共有包括观澜古墟在内的4个分会场入选,数量居全区各街道首位,也让不少人耳目一新。地处龙华北大门的百年名埠——观澜街道,不仅是产业街区、商贸街区,更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街区。

  展开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渊薮的观澜版图,千年历史、百年客家史以及11种本土文化如满天星斗,璀璨夺目。

  观澜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观澜街道高质量建设“人文家园”,倾力打造中外闻名的龙华文化IP。此次借力文博会的国际窗口,将把“观澜文化”这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让世界更多的人看见观澜。

  四朵金花

  同时精彩亮相

  本届文博会,观澜街道共有观澜红木文化产业集聚区、鳌湖艺术产业集聚区、观澜古墟、观澜湖艺工场等4个分会场入选。4个分会场犹如“四朵金花”,竞相绽开在文博会这一世界级文化盛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4个分会场布局考量上,既有“老树发新芽”,也有“春来发几枝”。连续11届承办分会场的观澜红木文化产业集聚区和第7次承办分会场的观澜湖艺工场,通过文博会这一世界级文化平台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其代表的传统红木产业和创意生活共享示范区蝶变为数字红木产业和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分会场“新秀”观澜古墟、鳌湖艺术产业集聚区,则代表了观澜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奇幻全息光影秀在观澜古墟上演,灰墙黛瓦的百年古墟迎来高光时刻。在投影、视频、激光、雾森、图案、音响等7D全息影像技术加持下,古建筑墙壁上蛟龙出海、白鹤翩飞、锦鲤摆尾,巍巍青山、瀑布奔流、红梅争艳……百年古墟与绚丽光影跨越时间隧道,在此地激情交融。

  作为深圳“四大名墟”之一,观澜古墟核心区域2.6万平方米,现存碉楼15座,商铺100多间,客家、西洋等风格民居楼数百栋,被称为“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今年初,经保护性修缮后的观澜古墟以崭新面貌重归大众视野。

  观澜古墟分会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观澜古墟以“一核、一廊、二街、六巷、八景”构建沉浸式空间体系,开发多元情感体验项目,塑造“观澜印象IP”,打造深圳独有的客家墟市文化夜游示范区和大湾区客家文化寻根目的地。

  另一个分会场“新面孔”鳌湖艺术产业集聚区同样吸引眼球。作为曾经的城际边缘村,鳌湖艺术村历经10多年发展已建成省级文旅特色村。目前村内入驻近百位国内外文艺工作者,专业涵盖国画、雕塑、音乐等众多门类。艺术生态多元共存,演变出“艺术群落”发展新模式。本届文博会,鳌湖艺术村首次以鳌湖艺术产业集聚区这一“大鳌湖”文化区域亮相,呈现“古村+厂区”“文化+产业”共融发展特点。

  千年沉淀

  孕育华彩文脉

  滢滢观澜河,见证了观澜古镇千年变迁,孕育了丰沛的人文资源,造就了观澜人吃苦耐劳的优点和敢于开拓的胆气。

  “观澜街道有千年历史、百年客家史,麒麟、龙舟、红木、侨乡、版画、山歌等11种本土文化,人文资源丰富,人文优势明显。经过岁月洗礼,形成了华彩文脉并沿袭下来。”观澜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

  最近,观澜河龙舟赛即将回归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各界为之期盼。观澜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已有170多年历史。观澜赛龙舟古称“扒龙船”,“扒龙船”高潮时吸引方圆百里数十支龙舟队竞技,获胜者可获全烧猪与银元等。深圳特区建立后,观澜逐渐恢复龙舟活动,连续举办“观澜杯”龙舟赛,并最终升格为一项国际赛事,“龙舟文化”大放异彩。

  “咚咚锵……”欢快鼓锣声中,威风凛凛的麒麟舔鳞舔尾,神态惟妙惟肖,这是广培社区客家舞麒麟队排练的场景。200多年前,从中原迁徙到此的客家人就带来了“舞麒麟”。清末民初,观澜大布巷麒麟队声名远播。改革开放后,观澜“舞麒麟”先后入选市、省级非遗项目。2015年,观澜街道推动组建广培、桂花、君子布等麒麟队,让“麒麟文化”重焕生机。

  漫步观澜红木家居艺术街,150多家红木商铺林立,白酸枝、花枝、老挝花梨等中高档红木家具、原材料让人目不暇接。历经40多年发展,观澜红木聚集效应愈加明显,最高时全国近八成名贵红木原材料在此集散,诞生了国内十大红木家具品牌中的6个,建起了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美联红木艺术博物馆,形成了独特的“红木文化”。

  在观澜侨文化博物馆首期展区,缝纫机、旧书柜、华侨勋章等一件件展品无声地诉说着观澜华侨漂洋过海、异国打拼的峥嵘岁月。观澜侨文化博物馆的落成熔铸了浓厚的“侨乡文化”,填补了深圳侨文化展馆史空白。

  山石无言,并非无语。文化让过去和现在交融,又指向未来。

  人文家园

  塑造温情未来

  2022年,观澜街道首次提出“数字观澜、人文家园”发展构想,让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

  “观澜街道贯通人文塑造未来,在文化街区基础上再造一个新‘人文家园’,来留住老街坊,吸引新居民。”观澜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走进大水田社区,一座地标性、书本造型的“居民公约”铁质工艺品映入眼帘。“邻里见面,主动热情微笑打招呼……”书本上一句句暖心叮咛吸引行人停下脚步。“居民公约”是大水田社区凝聚全体居民共识形成的文明行为规范,目前观澜街道17个居委会已全部通过。“大水田社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居民‘约法三章’,共建市容整洁、文明和谐、生活幸福的大水田。”大水田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在君子布社区,由家风家训文化墙、家风家训主题党群服务V站、优秀家风家训家庭代表、家风家训阵地“小小管家团”组成的“家文化”体系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君子布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水田社区以“家文化”凝聚社区共同体,引导形成“好家风带动好社风”的美好图景。

  打造文旅高地。以鳌湖-俄地吓古村和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两大文化节点为核心,推进观澜东、西两大文化组团规划建设,让观澜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师古而不泥古。观澜街道有关负责人说,观澜文化是观澜独一无二的灵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挖掘整合、活化利用,充分涵养城市人文精神,加速成为更加美好的“人文家园”。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千百年来,观澜河水静静流淌,向北蜿蜒。今天,平静与柔和的碧水,也为观澜街道高质量建设“人文家园”而澎湃。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编辑:潘莹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