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猜想巡回艺术展,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3-06-11 11:36

9日,中国香氛品牌——宇宙的猜想于广州融苑品牌空间开幕之际,同时启动了坐落于二楼的长期艺术展览厅。展览探讨艺术与生活,人与世界的关系。

啊啊.jpg

Cosmic Speculation宇宙的猜想巡回展览海报

展览展出范西、章佩芸、Celyn Bricker(凯林·布里克)、郭海强、赵仁辉、冯至炫等6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自然生态进行观察的同时,反思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权力关系,综合探讨「生态共同体」之下的内在价值结构体系。

中国艺术家范西展出了六件作品:《绿洲》、《树》、《17分17秒》、《诱惑》、《跟连续有关的线索;上升,下沉》、《暂停-移动》。范西认为时间对于人除了瞬间,重要的是这个瞬间的积累,是一段或是更久的时间,甚至是一段历史;地点也不只是这个地点的名称,还有人在其中的呈现和改变;自然也是同样的。

1.png

《17分17秒》——范西

中国艺术家章佩芸展出作品《在园中》,效仿正负空间在自然中的模样,作品似园中植物,以其特有的形式栖居于木架之上,作品材料特性赋予作品细腻、坚硬与纯白质感与整体空间中大量的「白」以伴随想象的象征性方式将真实自然的形式进行变像。

在.png

《在园中》——章佩芸

英国视觉艺术家Celyn Bricker(凯林·布里克)的作品《隐秘之地》是一件探索中国麦积区(墨脱)独特生态系统的艺术作品。这个互动艺术作品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合成,展现此地区生态系统的不同方面——从冰川到雨林,观众只有在直接与屏幕对视的情况下才能完全看到。通过要求观察者在场来完成作品,《隐秘之地》提醒人们与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需要对它们的关注。

有.jpg

《隐秘之地》——Celyn Bricker(凯林·布里克)

中国艺术家郭海强的作品《布面油画》冲破了画框对于图像的限制,在从前以少为多的美学态度基础上,将树枝、麻丝等现成物恰如其分地添加在作品之中。枝丫刺向画面之外,而图像则溢出画框构成不规整的形态,以此将绘画与浮雕以新的形式重新结合,塑造出富有装置感的立体画作,以还原当下的风景。

到底.png

《布面油画》——郭海强

新加坡视觉艺术家赵仁辉主要以摄影进行创作。《Trying To Be A Polar Bear》是2011年,赵仁辉前往北极圈,拍摄和记录冰川和极地活动所作。「冰川研究小组」系列作为一个双重索引,赵仁辉的镜头带有动物研究视角型客观性与批判性,观察人类是如何像动物般令人好奇或疑惑地与周围环境作斗争。

是.png

《Trying To Be A Polar Bear》——赵仁辉

中国艺术家冯至炫的作品《浮游偶像》是一个城市肌理材料拼接的材料化石被悬挂在展厅中,五彩缤纷的复合塑料完成填充与装饰人类居所的使命,不再承载任何遐想,也不再便携。它们在海洋上漂浮,深海和⻥群对它们都毫无兴趣,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最终随着洋流,在⻛平浪静的海洋平原上相聚。

高峰.jpg

《浮游偶像》——冯至炫

展览将展至2023年底,分别于广州、上海及三亚展出,观众可于宇宙的猜想官方微信小程序进行观展预约与浏览更多信息。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李怡洁

编辑:许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